[发明专利]一种车门下线检测方法及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90624.2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65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李光;黄露;廖平纬;谢志鹏;苗海洲;叶晨炜;付玲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13/00 | 分类号: | G01M13/00;G01M17/007;G01M11/02;G01R27/02;G01R31/44;H04R29/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王积毅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门 下线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下线检测方法及装置,具体涉及检测技术领域,所述车门下线检测方法包括:通过检测接口获取待测的车门的关联信号,所述关联信号与检测项目相匹配,所述关联信号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电信号、光信号、运动信号;当一关联信号与其预设的检测阈值相匹配时,判定该检测项目通过下线检测,并进行下一检测项目的检测;当各个检测项目都通过下线检测时,生成车门检测报告,完成车门下线检测。通过对待测的车门执行各个检测项目,获取完整的、有效的检测报告,能够检测出车门中各个检测项目的单件质量、车门分装过程中漏装少装以及车门分装过程中装配错误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门下线检测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智能制造技术不断得到突破和提升,汽车行业的整车制造逐渐发展为模块化分装的生产线模式,例如:仪表台分装、副仪表分装、车门分装、后背门分装、前保险杠分装、后保险杠分装等。然而每个分装工位装配完成后,需要进行交付检测、需要确保本工位的产品合格以及确定交付整车无故障,一般情况下,涉及整车故障分析排查和整车返修解决故障,浪费了较多的资源去解决问题和故障,同时也降低了整车生产线的效率。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门下线检测方法及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门模块化分装时不便于分析排查和整车返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车门下线检测方法,所述车门下线检测方法包括:
通过检测接口获取待测的车门的关联信号,所述关联信号与检测项目相匹配,所述关联信号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电信号、光信号、运动信号;
当一关联信号与其预设的检测阈值相匹配时,判定该检测项目通过下线检测,并进行下一检测项目的检测;
当各个检测项目都通过下线检测时,生成车门检测报告,完成车门下线检测。
可选的,包括:当一关联信号与其预设的检测阈值不匹配时,判定该检测项目未通过下线检测,并对该检测项目进行记录或者检修。
可选的,包括:所述检测项目包括:扬声器阻值、车窗升降动作、转向灯点亮、车门开关背光点亮。
可选的,将所述待测的车门接入所述检测接口,向所述待测的车门的扬声器输入电信号,获取输出的电流或者电压信号,确定扬声器阻值,并判断所述扬声器阻值与其预设的检测阈值是否匹配,当匹配时,进行车窗升降动作的检测,当不匹配时,对所述扬声器阻值进行记录或者检修。
可选的,将所述待测的车门接入所述检测接口,向所述待测的车门的车窗输入CAN网络信号,所述车门根据CAN网络信号执行车窗打开或者关闭的反馈动作,当存在反馈动作时,进行转向灯点亮或者车门开关背光点亮的检测,当不存在反馈动作时,对车窗升降动作进行记录或者检修。
可选的,将所述待测的车门接入所述检测接口,向所述待测的车门输入CAN网络信号,所述车门根据CAN网络信号执行转向灯或者车门开关背光灯的点亮动作,当点亮时,判定转向灯点亮或者车门开关背光点亮,当不亮时,对转向灯点亮或者车门开关背光进行记录或者检修。
一种车门下线检测装置,所述车门下线检测装置包括:
检测接口模块,通过检测接口获取待测的车门的关联信号,所述关联信号与检测项目相匹配,所述关联信号至少包括以下之一:电信号、光信号、运动信号;
检测模块,用于判断待测的车门的一关联信号与其预设的检测阈值是否匹配,当一关联信号与其预设的检测阈值相匹配时,判定该检测项目通过下线检测,并进行下一检测项目的检测;
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检测接口模块信号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吉利汽车研究院(宁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9062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