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虱螨脲对映体的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分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89901.8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204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21 |
发明(设计)人: | 叶卓幸;郭栋;范军;章伟光;蔡松亮;郑盛润;黄佳仪;邝志杨;郑加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南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2 | 代理人: | 冯振宁 |
地址: | 51089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虱螨脲 临界 流体 色谱 分析 分离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虱螨脲对映体的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分离方法。所述分离方法选用超临界CO2和异丙醇的混合物为流动相,在硅胶表面涂覆或键合三(3,5‑二甲基苯氨基甲酰化)直链淀粉的手性固定相上,虱螨脲对映体实现了良好的手性分离。本发明所述方法对虱螨脲对映体的分离度大于1.5,可以实现虱螨脲对映体的完全分离,在优选条件下,选择因子高达1.5;分离时间短,可广泛应用于虱螨脲对映体的分析检测和分离制备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手性色谱分离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虱螨脲对映体的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分离方法。
背景技术
虱螨脲(Lufenuron,见式I),化学名称为(RS)-1-[2,5-二氯-4-(1,1,2,3,3,3-六氟丙氧基)苯基]-3-(2,6-二氟苯甲酰基)脲,是一种高效广谱的苯甲酰基脲类低毒杀虫剂,目前是苯甲酰脲类杀虫剂中的第一大产品。其作用机理是抑制昆虫几丁质的合成,用于棉花、玉米、蔬菜和果树等鳞翅目害虫幼虫的防治。目前我国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残留最大限量》GB2763-2016中规定虱螨脲在结球甘蓝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1mg/kg,在棉籽上的最大残留限量值为0.05mg/kg。鉴于虱螨脲在粮食、蔬菜和水果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其慢性毒性和难降解性对人体和生态环境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危害和污染,其相关研究逐渐重视。
手性农药因其在环境中以不同对映体的形式存在,从而表现出不同生物活性、毒性以及环境行为,因此正确的认识手性农药,科学的研究手性农药,准确的评价手性农药,已在农药研究体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从式I可知,虱螨脲结构中有一个手性中心,存在一对光学异构体,即(+)-虱螨脲和(-)-虱螨脲。
目前,对手性农药的手性分离方法主要包括结晶法、生物拆分法和化学拆分,而色谱拆分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但虱螨脲的出现时间比较短,目前还没有一种很好的方法能有效分离(+)-虱螨脲和(-)-虱螨脲。虽然高效液相色谱法、超临界流体色谱法(SFC)和气相色谱法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例如发明人团队曾采用SFC技术对来那度胺对映体进行分析分离的报道(CN107703235A)。但由于影响手性化合物分离的因素很多,例如受分离对象化合物结构、固定相、流动相、柱温等因素影响。因此,基于现有的报道,并不能预见采用何种手段能够对(+)-虱螨脲和(-)-虱螨脲进行有效分离。因此,开发一种虱螨脲对映体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分离方法对于对映体手性分离、活性和毒理学等相关研究具有积极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弥补现有技术中对虱螨脲对映体分离的空白,提供一种虱螨脲对映体的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分离方法。本发明将超临界CO2和异丙醇的混合物作为流动相,搭配硅胶表面涂覆或键合三(3,5-二甲基苯氨基甲酰化)直链淀粉手性固定相,可实现虱螨脲对映体的手性色谱分析分离。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虱螨脲对映体的超临界流体色谱分析分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样品溶液的配制:将虱螨脲样品溶于低级醇中,制成样品溶液;
超临界流体色谱条件:手性固定相为硅胶表面涂覆或键合三(3,5-二甲基苯氨基甲酰化)直链淀粉,流动相为超临界CO2和异丙醇的混合物;
所述流动相中,超临界CO2和异丙醇的体积比为70~90:30~10。
发明人发现,以特定比例的超临界CO2和异丙醇的混合物作为流动相,以硅胶表面涂覆或键合三(3,5-二甲基苯氨基甲酰化)直链淀粉手性固定相为手性固定相,通过超临界流体色谱法,能够很好地实现虱螨脲对映体的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南师范大学,未经华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990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