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预防压缩机缺油的装置、方法及集成式气液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88066.6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427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2 |
发明(设计)人: | 胡磊;夏嵩勇;李贵宾;刘振荣;王健;李长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31/00 | 分类号: | F25B31/00;F25B41/20;F25B41/30;F25B41/31;F25B41/34;F25B49/02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梁风霞 |
地址: | 310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预防 压缩机 缺油 装置 方法 集成 式气液 分离器 | ||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压缩机缺油的装置、方法及集成式气液分离器,具体涉及汽车空调领域。所述装置包括:截止阀,第一流量调节部件,含油量检测组件,以及控制器;其中,截止阀设置于压缩机及冷凝器之间的连通管道上;第一流量调节部件设置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含油量检测组件设置于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的连通管道上;控制器接收含油量检测组件的信号,并控制所述截止阀及第一流量调节部件。所述方法通过所述装置实现,所述集成式气液分离器将所述截止阀及所述含油量检测组件集成在一起。本发明用于改善现有的压缩机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下发生缺油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内部空调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压缩机缺油的装置、方法及集成式气液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汽车空调中越来越多的使用热泵系统。然而,热泵系统在低温热泵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时存在以下问题:由于环境温度较低,低压侧制冷剂粘度较高,从而使得压缩机油溶解于制冷剂,压缩机回油困难,并最终导致压缩机发生缺油甚至损坏事故。同时,现有的热泵系统化针对压缩机回油困难、压缩机是否缺油无法进行有效诊断,亦无成熟的压缩机含油量的检测方法。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压缩机缺油的装置、方法及集成式气液分离器,以改善现有的压缩机在制热模式或制冷模式下发生缺油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压缩机缺油的装置,包括:截止阀,第一流量调节部件,含油量检测组件,以及控制器;其中,截止阀设置于压缩机及冷凝器之间的连通管道上;第一流量调节部件设置于冷凝器与蒸发器之间的连通管道上;含油量检测组件设置于蒸发器与压缩机之间的连通管道上;控制器接收含油量检测组件的信号,并控制所述截止阀及第一流量调节部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含油量检测组件包括:气液分离器,第一传感器,第二流量调节部件,第二传感器;所述气液分离器分别连接所述蒸发器及所述压缩机;所述气液分离器与所述压缩机之间的通路上设有旁路;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部件设于所述旁路上;所述第一传感器设于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部件的上游;所述第二传感器设于所述旁路上,并位于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部件的下游;所述第一传感器与所述第二传感器分别将检测到的信息传递给所述控制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截止阀为电磁控制阀。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量调节组件为电子膨胀阀。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量调节组件包括:热力膨胀阀及第一控制阀,所述热力膨胀阀与所述第一控制阀串联连接,所述第一控制阀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一控制阀可以为截止阀。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流量调节组件包括:节流短管及第二控制阀,所述节流短管与所述第二控制阀串联连接,所述第二控制阀由所述控制器控制,所述第二控制阀可以为截止阀。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流量调节部件为电子膨胀阀、热力膨胀阀或者节流短管的一种。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传感器和/或所述第二传感器为压力温度传感器。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气液分离器,截止阀,第一传感器,第二流量调节部件,第二传感器集成在一起。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预防压缩机缺油的方法,包括步骤:通过含油量检测组件检测压缩机低压侧的含油量,并将检测结果传递给控制器;控制器根据所述检测结果判断所述压缩机是否缺油;当所述压缩机缺油时,控制器关闭所述截止阀及所述第一流量调节部件,同时控制压缩机运行,以实现回油。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步骤:当所述压缩机缺油时,当所述截止阀关闭时长达到设定阈值时,则开启截止阀及第一流量调节部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联控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806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