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医用超声探头抗菌隔离套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86870.0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719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27 |
发明(设计)人: | 石淑先;王同乐;陈晓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化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7/02 | 分类号: | C08L7/02;C08L13/02;C08L5/04;C08L5/08;C08K3/22 |
代理公司: | 郑州优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5 | 代理人: | 郑园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超声 探头 抗菌 隔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医用超声探头抗菌隔离套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基体胶乳材料100份、硫化剂1‑5份,硫化促进剂1‑10份,活化剂1‑5份,防老剂1‑5份,抗菌剂1‑10份。本发明的医用超声探头隔离套用于介入手术及超声检查时隔离超声探头与肌体,避免超声探头与人体直接接触,防止交叉感染,更换简单快速,节省操作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医用超声探头抗菌隔离套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超声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介入治疗,但超声探头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医源性交叉感染风险,为致病病菌提供了传播通道。根据WS/T367-201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规定,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根据不同诊疗方式及用途,对探头消毒方法及要求亦不同,超声探头必须一人一用一消毒。现阶段,超声探头常用的消毒方式有化学消毒法,物理消毒法,抑菌耦合剂和薄膜隔离法等。
化学消毒法是利用化学试剂对超声探头进行消毒,如酒精、戊二醛、酚类消毒剂、季铵盐化合物。把使用过的探头放进专用的消毒箱内进行化学试剂消毒和烘干(中国专利,CN204890686U,一种超声探头专用消毒箱),但此种方法耗时长,液体试剂可能渗入超声探头,对其内部的结构和元件造成损伤。
物理消毒法是把超声探头放入专用仪器中,利用紫外线(中国专利,CN2402329Y,紫外线消毒超声探头存放盒),负氧离子(中国专利,CN112402651A,一种宽频超声探头消毒仪)等对探头进行消毒,但此种方法会导致探头前端的聚合物材料老化,缩短探头使用寿命。
也可利用抑菌耦合剂对超声探头进行消毒(中国专利CN109675067A,一种医用消毒超声耦合剂及其制备方法),此方法的消毒作用持续整个手术及检查过程,但抑菌耦合剂直接作用于人体部位,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且不能保证抑菌耦合剂内的化学物质能杀死所有的致病微生物。
体内超声介入手术中探头会接触到患者黏膜及体液,故优先选用覆盖薄膜来隔绝细菌和病毒,避免患者间交叉感染(中国专利,CN210077694U,一次性医用超声探头保护套),达到无菌效果,更换也简单快速。超声探头和薄膜间间的空气气泡会减弱超声成像效果,故医用超声探头覆盖物要具有一定的弹力,能紧密贴合探头不产生空隙。有专利报道采用硅橡胶(中国专利,CN206777343U,超声探头保护套),弹性乳胶(中国专利,CN204293190U一种介入超声用探头隔离套)或塑料膜(中国专利,CN204410838U,超声探头无菌保护套)作为隔离膜。
专利CN 112552566 A公开了一种具有抑菌功能的一次性丁腈医疗手套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申请所用壳聚糖改性后提高了对橡胶基体的溶解性(混溶性),使壳聚糖在使用过程中不易迁移流失(不溶于水),而保持抗菌性。但是该专利并不能同时兼顾超声传播和成像以及抗菌抑菌两个目标。
对于超声探头隔离膜或隔离护套,在一人一更换的模式下,可以有效抑制病例间交叉感染。但是,对于同一病例不同部位之间的超声探测,频繁更换隔离膜或护套,既增加成本又耗费时间,影响超声探测诊断效率。而兼具隔离作用和杀菌效果的隔离护套,有望克服现有隔离护套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技术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医用超声探头抗菌隔离套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超声探头隔离套的抗菌问题和超声成像问题。
本发明选用橡胶胶乳来做基材,得到胶膜的形状可根据超声探头进行设计,且具有弹力,能紧密贴合探头排除空气气泡的干扰。本发明选用的抗菌剂是天然成分,对人体无毒、刺激性小且抗菌效果好,能均匀稳定地分散在基材胶乳中。
实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化工大学,未经北京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68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仪控设备数据交互握手方法
- 下一篇:一种教育用可承载物品的新型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