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热管的毛细结构植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4876.4 | 申请日: | 2021-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58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史成静;常文林;姚树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仓市华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4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结构 植入 方法 | ||
本发明关于一种热管的毛细结构植入方法,所述热管的毛细结构植入方法包括步骤A,提供圆形中空管体,此外,提供异形芯棒和单切芯棒;步骤B,提供毛细结构;步骤C,将异形芯棒插入管体中;步骤D,将单切芯棒插入第二容置区域中,与异形芯棒相贴合;步骤E,对管体进行高温烧结;步骤F,取出异形芯棒与单切芯棒,获得植入有毛细结构的热管。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通过异形芯棒的第一容置区域与管体内壁形成一容置空间,令毛细结构易被固定在容置空间中,且不易产生褶皱,提高热管的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热管的毛细结构的植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更新换代越来越快,计算机热源产生的热量也越来越多,使得对散热装置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现有散热装置通常包括一热管及若干散热片,该热管的一端与热源导热连接,热管的另一端与散热片接合。目前热管的毛细结构通常贴设在管体内壁,且在制程中都使用的整根芯棒,当芯棒插入时,会受到一定的阻力,使得毛细结构会产生褶皱、不平,导致热管的工作效率降低,增加工作难度,对产能造成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的毛细结构植入方法,旨在解决现有毛细结构被芯棒压皱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热管的毛细结构植入方法,包括:
步骤A,提供圆形中空管体;此外,提供异形芯棒和单切芯棒,所述异形芯棒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切面,所述异形芯棒的外周面在除第一切面以外的其他区域上形成有第一容置区域,所述单切芯棒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二切面;
步骤B,提供毛细结构,将毛细结构置于所述第一容置区域中;
步骤C,将步骤B制得的结合有毛细结构的异形芯棒插入所述管体中,所述第一容置区域与所述管体的内壁面共同形成容置空间,所述异形芯棒的第一切面与管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容置区域;
步骤D,将所述单切芯棒插入管体的第二容置区域中,所述第二切面与第一切面相贴合;
步骤E,对由步骤D制得的结合有异形芯棒、单切芯棒及毛细结构的管体进行高温烧结,使得毛细结构粘接在管体的内壁面上;
步骤F,执行完步骤E后,取出异形芯棒与单切芯棒,获得植入有毛细结构的热管。
本发明还提供了另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热管的毛细结构植入方法,包括:
步骤A,提供圆形中空管体;此外,提供异形芯棒和单切芯棒,所述异形芯棒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一切面,所述异形芯棒的外周面在除第一切面以外的其他区域上形成有第一容置区域,所述单切芯棒的外周面形成有第二切面;
步骤B,提供毛细结构,将毛细结构植入管体中;
步骤C,将所述异形芯棒插入由步骤B制得的植入有毛细结构的管体中,所述第一容置区域与所述管体的内壁面共同形成容置空间,所述毛细结构被异形芯棒限位于容置空间内,所述异形芯棒的第一切面与管体的内壁面之间形成第二容置区域;
步骤D,将所述单切芯棒插入管体的第二容置区域中,所述第二切面与第一切面相贴合;
步骤E,对由步骤D制得的结合有异形芯棒、单切芯棒及毛细结构的管体进行高温烧结,使得毛细结构粘接在管体的内壁面上;
步骤F,执行完步骤E后,取出异形芯棒与单切芯棒,获得植入有毛细结构的热管。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容置区域沿异形芯棒的纵长方向延伸形成,所述第一容置区域为由所述异形芯棒的外周面在除第一切面以外的其他区域上向内凹陷形成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单切芯棒的外周面除第二切面以外的其他区域呈圆弧面形状,单切芯棒的圆弧面与中空管体的内壁面相贴合,所述第一切面及第二切面均呈平面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仓市华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太仓市华盈电子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487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