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车流体控制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2113.6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95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潘瑞梅;赵柏程;邓连辉;王涛;游洪波;黄新勇;雷军;王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49/00 | 分类号: | F16K49/00;F16K5/06;F16K31/04;B60K15/03 |
代理公司: | 长沙惟盛赟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28 | 代理人: | 黄敏华 |
地址: | 421001 湖南省衡***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车流 控制 设备 | ||
一种通信车流体控制设备,包括:集成块、支架、驱动结构、输出轴、上阀杆、中壳体、阀球、密封座、中腔、转杆腔、供暖通道、下阀杆、转动杆、磁块、供暖输入通道、供暖输出通道、滑块、磁柱、弹簧、进油口、出油口、供油通道;其中所述供暖通道包括环形通道、直线通道,所述直线通道包括通流段、避让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车相关设备领域,国际分类号H01,具体涉及一种通信车流体控制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技术水平不断提升,车辆在人们生活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通信车较大规模的应用在军事、民用领域。通信车辆中集成了机电液等多种技术,通信车集中管控系统的应用是行业发展趋势,它将公用平台设备或任务设备集成到一个人机界面进行监控,降低业务展开操作难度,提高车辆使用的效率,提高车辆的智能化、自动化程度。
现有技术的通信车中,油箱中的油存在粘滞的情况,尤其是寒冷的冬天或者某些特定地理位置与环境下,低温会导致油箱中的油过度粘滞,从而无法有效使用,改进性的会存在对油箱加热的方案。
而在实际生产实践中,存在以下问题:
1、现有技术的通信车油箱的加热过程中,燃油加热器输送暖水或者暖风对油箱进行加热,然而流体输送时需要控制通断,此时需要相应的阀进行控制;同时,油箱中的油液输出也需要阀进行控制,过多的阀会导致设备数量过多,导致布局存在困难、不期望的空间占用。
2、现有技术的流体控制中,存在多通换向阀,如现有技术图1所示,该多通换向阀通过阀芯的滑动、切换多个位置,从而实现多通路的控制,可以有效减少阀的数量,但其有一个前提就是流体同源,例如换向阀只控制油的多通路运行,而对于不同的介质例如油/水、例如油/气,则阀芯在滑动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不同介质的混合,导致执行端无法正常工作。
3、现有技术的燃油加热器,仅仅只对油箱进行加热,然而其它容易积液的位置例如阀内,也会存在加热的需求,但是现有技术没有相应解决方案。
4、现有技术的圆形通道、小尺寸通道中,很难控制通道的通断,圆形的形状与较小的尺寸如果要控制通断往往要增加大量成本。
5、现有技术的换向阀、多联阀,只能实现一通一关(如正交多联阀、换向阀)或者同时通断(如平行多联阀),没有实现多个工作状态的功能。
6、现有技术借助弹簧力关闭阀芯时,存在弹簧力不足的情况,无法很好的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同时解决上述多种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通信车流体控制设备,包括集成块、支架、驱动结构、输出轴、上阀杆、中壳体、阀球、密封座、中腔、转杆腔、供暖通道、下阀杆、转动杆、磁块、供暖输入通道、供暖输出通道、滑块、磁柱、弹簧、进油口、出油口、供油通道;其中所述供暖通道包括环形通道、直线通道,所述直线通道包括通流段、避让段;
所述集成块内设有所述中腔,所述中壳体置入所述中腔中,所述中壳体内设有所述阀球,所述阀球与所述密封座抵靠配合,所述集成块的上方设有所述支架,所述支架上方固定有所述驱动结构,所述驱动结构通过输出轴连接至所述上阀杆,所述上阀杆连接至所述阀球;油液从进油口进入集成块,通过所述供油通道输出至出油口,所述阀球下端设有所述下阀杆,所述下阀杆伸入所述转杆腔中,所述供油通道与所述转杆腔不连通;
所述下阀杆下端连接所述转动杆的一端,转动杆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磁块,所述转杆腔为圆形腔,所述转动杆的数量为二,两个转动杆围绕下阀杆呈90度间隔,所述转杆腔的外周设有所述供暖通道,供暖时供暖介质从所述供暖输入通道进入所述直线通道,通过所述通流段进入所述环形通道,最后通过所述供暖输出通道输出,所述供暖输入通道与所述直线通道垂直,所述供暖输出通道水平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未经衡阳泰豪通信车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21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