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热熔胶、阻燃热熔胶膜及柔性线材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0149.0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17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冼旌明;彭震;伍栩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睿晖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9J167/00 | 分类号: | C09J167/00;C09J133/00;C09J163/00;C09J121/00;C09J11/04;C09J11/06;C09J7/25;C09J7/35;C09J7/10;H01B7/04;H01B7/08;H01B7/17;H01B7/18;H01B7/29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易美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20 | 代理人: | 朱为甫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明新***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热熔胶 胶膜 柔性 线材 | ||
本申请涉及一种阻燃热熔胶,包括按照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30‑40份的热塑性树脂A,10‑20份的热塑性树脂B,10‑20份的热塑性树脂C,5‑15份的阻燃剂,15‑35份的填料和0.1‑5份的助剂;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态转化温度点在10‑20度,拉伸强度为200‑300g/cm2;热塑性树脂B的玻璃态转化温度点在50‑80度,拉伸强度为600‑800g/cm2;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态转化温度点在50‑80度,拉伸强度为200‑300g/cm2。使用三种不同玻璃态转化温度及拉伸强度的热塑性树脂配合,使得该阻燃热熔胶具有很强的拉伸强度和拉伸倍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热熔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阻燃热熔胶,以及使用该阻燃 热熔胶制成的阻燃热熔胶膜及柔性线材。
背景技术
FFC(Flexible Flat Cable柔性扁平电缆)是一种用PET绝缘材料和极 薄的镀锡扁平铜线,通过高科技自动化设备生产线压合而成的新型数据线 缆,具有柔软、随意弯曲折叠、厚度薄、体积小、连接简单、拆卸方便、 易解决电磁屏蔽(EMI)等优点。
阻燃热熔胶膜是通过在聚酯薄膜上涂布阻燃热熔胶制成的胶膜,阻燃 热熔胶膜可以复合在需要阻燃的物品上能起到阻碍燃烧的作用,其为需阻 燃的各类材料提供一层阻燃保护膜。在FFC线材的两面复合阻燃热熔胶膜 可以起保护金属作用,同时还起到阻燃的作用,由于燃热熔胶膜通常是直 接复合在金属上的,这就要求热熔胶具有与金属很好的附着强度。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阻燃热熔胶,使用三种不同玻璃态转化温度及拉 伸强度的热塑性树脂配合,使得该阻燃热熔胶具有很强的拉伸强度和拉伸 倍率。
本申请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本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阻燃热熔胶,包括按照重量份计的如下组分, 30-40份的热塑性树脂A,10-20份的热塑性树脂B,10-20份的热塑性树脂 C,5-15份的阻燃剂,15-35份的填料和0.1-5份的助剂;
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态转化温度点在10-20度,拉伸强度为 200-300g/cm2;热塑性树脂B的玻璃态转化温度点在50-80度,拉伸强度为 600-800g/cm2;热塑性树脂A的玻璃态转化温度点在50-80度,拉伸强度为 200-300g/cm2。
本技术方案的阻燃热熔胶组分简单,制作工艺简便,基于热塑性树脂 的强度与粘金属性能的关系趋势,当热塑性树脂B拉伸强度在600-800g/cm2, 拉伸倍率在300-500%,阻燃热熔胶具有较优的粘金属性能。
在该技术方案的一个实施例中,阻燃剂包括有溴系阻燃剂、磷系阻燃 剂、氮系阻燃剂、金属氢氧化合物类阻燃剂、金属氧化物阻燃剂和金属硼 化物阻燃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溴系阻燃剂,如多溴二苯醚类、三溴苯酚类、溴代邻苯二甲酸酐类、 溴代双酚A类、溴代醇类、溴代高聚物及其他溴系阻燃剂如五溴甲苯、六 溴环十二烷、十溴二苯乙烷、二溴苯基缩水甘油醚乙基溴代阻燃剂单体等。
磷系阻燃剂,可以为无机磷类阻燃剂或有机磷类阻燃剂;其中无机磷 类阻燃剂可以是红磷或聚磷酸铵;有机磷类阻燃剂可以为磷酸脂类或磷杂 环化合物;磷酸酯类的如可以为磷酸三苯酯、磷酸乙苯基苯基酯、磷酸叔 丁基苯二基酯、四芳基亚芳基双磷酸酯、间苯二酚磷酸酯、四苯基双酚A- 二磷酸酯等;磷杂环化合物如可以为单环磷杂环化合物、磷螺环化合物和 笼型磷化合物。
氮系阻燃剂,可以为三聚氰胺、氰尿酸、三聚氰胺的衍生物、双氰胺、 尿素及其衍生物;三聚氰胺的衍生物如三聚氰胺多聚磷酸盐、三聚氰胺磷 酸盐、三聚氰胺氰尿酸盐。
金属氢氧化合物类阻燃剂,可以为氢氧化铝或氢氧化镁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睿晖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睿晖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014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