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前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80023.3 | 申请日: | 2021-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928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晁宇辉;肖冰;高华琛;刘可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K13/04 | 分类号: | B62K13/04;B62K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崔熠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前轮 结构 电动车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双前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该双前轮开合结构包括车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方向把组件,以及与所述方向把组件连接的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第二减振支撑组件,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车轮,所述第二减振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二车轮;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减振组件连接的驱动组件,以使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第二减振支撑组件之间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状态,以及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二状态。能够在需要自动泊车或驻车时将双前轮分开,防止电动车倾倒。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动车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双前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目前,电动车包括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自行车等形式,电动车相较于人力踩动进行驱动的自行车而言,具有行驶速度快,操作省力的特点,更受使用者的青睐。因此,电动车在生活中的使用较为常见,几乎每个家庭都会选择购买一辆电动车,因其骑行方便,不费力,且基本不会发生堵车的情况,所以人们在出行距离不远的情况下都会选择骑行电动车出行。
随着新一代消费群体逐渐成为电动车消费的主力军,个性化、外观时尚、性能增强、科技感强的电动车成为市场消费热点。目前自动泊车技术变得越来越普及,两轮电动车自动泊车技术也成为可能。但是在实现两轮的电动车自动泊车时由于车速较低,需要解决车体的自平衡问题。市面上已有车体加平衡陀螺仪来实现车体自平衡,但是这套包含陀螺仪的自平衡系统成本较高,限制了电动车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前轮开合结构及电动车,能够在需要自动泊车或驻车时将双前轮分开,防止电动车倾倒。
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双前轮开合结构,包括车架、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方向把组件,以及与所述方向把组件连接的减振组件,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第二减振支撑组件,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一车轮,所述第二减振支撑组件上设置有第二车轮;所述车架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减振组件连接的驱动组件,以使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第二减振支撑组件之间具有平行设置的第一状态,以及呈预设夹角设置的第二状态。
可选地,所述方向把组件包括车把手,以及与所述车把手连接的转向柱,所述车架包括头管,所述转向柱穿设于所述头管内且与所述头管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转向柱远离所述车把手的一端设置有连接座,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减振支撑组件分别与所述连接座转动连接。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直线驱动件、与所述直线驱动件连接的蜗杆,以及分别与所述蜗杆啮合的第一蜗轮和第二蜗轮,其中,所述第一蜗轮与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蜗轮与所述第二减振支撑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直线驱动件与所述蜗杆之间通过万向接头连接,且所述车架上设置有轴套,所述蜗杆套设于所述轴套内。
可选地,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设置在所述车架上的直线驱动件、与所述直线驱动件连接的导向杆,以及分别与所述导向杆铰接的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且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减振支撑组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预设夹角小于或等于30°。
可选地,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减振支撑组件分别包括相互套设的第一伸缩杆和第二伸缩杆,所述第一伸缩杆能够伸出或缩进所述第二伸缩杆预设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一减振支撑组件和所述第二减振支撑组件分别包括铰接座,所述铰接座与所述连接座之间转动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电动车,包括控制器,以及如上所述任意一项所述的双前轮开合结构,所述双前轮开合结构的驱动组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爱玛车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8002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