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储氢镁合金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6924.5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9553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7 |
发明(设计)人: | 丁之光;付彭怀;朱荣玉;肖刚;彭立明;丁文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7/00 | 分类号: | B22D7/00;C22C1/02;C22C1/06;H01M4/38;C22C23/00;C01B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汉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36 | 代理人: | 胡晶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镁合金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储氢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包含如下步骤:A、镁合金熔配;B、钠盐变质:C、铸造成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能够实现Mg‑Ni‑Na储氢镁合金在大气环境下的工业化批量生产,显著降低了Mg‑Ni‑Na储氢镁合金的制造成本;与现有制备技术中通过金属钠添加钠元素的方式相比,通过低熔点钠盐添加钠元素的方法简单易行,同时显著降低了钠元素添加过程中的安全隐患与生产成本,更有利于Mg‑Ni‑Na储氢镁合金的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储氢镁合金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能源是人类存在与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由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不能再生,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可替代能源在人类的重视下得到不断的开发,其中氢能是公认的最优前途的未来能源之一。而以金属化合物形式储氢是目前为止最佳的储氢方案之一,具有储氢量大、吸放氢热动力学好、放氢纯度高、安全性高等特点。当需要吸氢时,金属与氢反应形成氢化物,从而将氢储存;当需要放氢时,通过控制温度和/或压力使金属氢化物释放氢;吸氢和放氢都是简便易行的可逆过程。在众多金属中,纯镁的储氢量高达7.6wt%,是实用可逆储氢材料中储能最高的金属材料,同时镁资源丰富,因此,镁基储氢材料成为储氢材料的研究热点,开发潜力巨大。
Mg-Ni合金存在大量的Mg/Mg2Ni相界面,相界面对Mg转变成MgH2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因而Mg-Ni合金表现出良好的吸放氢效果,成为研究与应用的热点。专利文献CN101120111A《用于储氢的镁合金》公开了一种用于储氢的镁合金及其制造方法,专利通过在Mg-Ni合金基础上引入细化元素Zr、Na、K、Ba、Ca、Sr、La、Y、Yb、Rb以及Cs中的一种或多种形成储氢镁合金,其中,Mg-Ni-Na合金具有非常好的储氢效果:储氢容量大,且充放氢速率快。然而,由于Na元素异常活泼,在大气中熔配时极易烧损,因而只能在真空熔炼等非氧化气氛下进行熔配,即CN101120111A公开的制造方法。专利文献CN201510505521.7《高容量Mg-Ni-Cu-La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公开了一种高容量Mg-Ni-Cu-La储氢合金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中储氢镁合金也是在真空感应熔炼条件下完成制备的。由于制备过程中涉及到抽真空,真空熔炼设备通常尺寸较小,单次能够制备的储氢镁合金数量有限,通常小于50Kg,导致储氢镁合金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较高,限制了储氢镁合金大规模应用。
发明内容
为了突破现有Mg-Ni-Na储氢镁合金的无法低成本、大规模批量制造的行业性难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氢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可在大气环境中下大规模批量生产Mg-Ni-Na储氢镁合金。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储氢镁合金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镁合金熔配:按照Mg-10.0~20.0wt%Ni准备纯镁和纯镍片;将纯镁在保护气氛中进行熔化,待纯镁熔化后熔体加热至700~740℃时,加入已预热的纯镍片;待纯镍片熔化后,将镁合金熔体在720~740℃静置;
B、钠盐变质:在保护气氛下,边搅拌边将低熔点钠盐均匀洒在镁合金熔体表面(该过程中整个熔体暴露在大气中),低熔点钠盐在镁合金熔体的高温作用下变成液体,通过搅拌让低熔点钠盐与镁合金熔体充分反应;
C、铸造成型:步骤B反应后,清理熔体表面,然后在720~740℃静置10~30分钟后,进行浇注,获得储氢镁合金铸锭。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保护气氛为SF6和CO2的混合气体,其中SF6体积含量为0.1~1%。
优选地,步骤A中,所述纯镍片的预热条件为:在200℃下预热3h。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轻合金精密成型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692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