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压缩机润滑系统性能检测和故障预警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76460.8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3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军;侯小兵;黄远明;叶君超;王有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三机分公司;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51/00 | 分类号: | F04B51/00;F04B39/02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缩机 润滑 系统 性能 检测 故障 预警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压缩机润滑系统性能检测和故障预警的方法,流量、温度等均采用无接触式的测量方式避免了对被测流体的污染,且无需对润滑系统的管路进行破坏,便可完成性能检测和分析;可实现油泵实际排量、油冷器换热系数和冷却效率、油滤器过滤精度、油品质量等的在线测试与分析,形成压缩机润滑系统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和定位的方法;通过定期监测润滑系统性能,可分析预测各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油品更换周期,实现润滑系统的故障预警;测试简单方便,对润滑系统的性能检测过程,压缩机不必停机,便可完成测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压缩机润滑系统的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压缩机润滑系统性能检测和故障预警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天然气压缩机润滑系统是保障压缩机正常运转的关键环节,它可有效减少摩擦副的磨损,同时可降低零件的工作温度。在实际使用中,对于天然气压缩机润滑系统仅依靠其油温和油压这两个参数来判断润滑系统是否工作正常。然而润滑系统中油泵出口的实际流量是否达到其额定流量,油冷器的换热效率,润滑油品质量等是否满足需求等基本不予以检测,仅依靠经验在规定的时间内更换润滑油,存在一定的过设计和浪费现象。为了保障压缩机润滑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需要对新生产制造的润滑系统进行测试,以判断其各项参数是否能达到设计标准,为压缩机生产制造商提供可靠的检测数据。对于使用一定年限的润滑系统也需要进行检测以判断其各项性能参数能否满足工作需求,提前预警润滑系统的故障。然而现有的检测方法往往需要破坏已有的润滑系统管路,需要在压缩机完全停机状态下,通过对管道进行改造才能完成测试,效率低、费时费力。如果能提供一种无接触式的便捷测量方法,便可省去停机和改造管道的麻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润滑系统性能检测和故障预警的方法,解决压缩机润滑系统中各零部件性能无法直接有效地进行检测,只有在破坏润滑管路和停机的情况下进行逐一检测,检测效率低下,费时费力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由压缩机油箱、油泵、加热器、油冷器与油滤器串联连通组成的压缩机润滑系统,压缩机润滑系统性能检测包括油泵的排量性能检测、润滑系统的泄露检测、加热器的加热性能检测、油冷器的冷却性能检测以及油滤器的过滤性能检测,根据各零部件检测数据从而对各零部件进行故障预警。
油泵的排量性能检测步骤如下:
S1、在润滑系统运行稳定后,通过流量传感器测量油泵出口处的流量Q1;
S2、将油泵出口处的流量Q1与油泵的额定流量进行对比,从而分析油泵的排量是否达到设计指标;
S3、判断油泵性能的衰减情况,对油泵使用寿命进行预测,预警油泵故障的发生。
润滑系统的泄露检测步骤如下:
A1、流量传感器测量油泵出口处的流量Q1与油滤器出口处的流量Q3;
A2、通过计算Q1和Q3的流量差值从而判断润滑系统的泄露量,泄露量为Q1-Q3;
A3、通过对油泵出口处的流量Q1以及泄露量Q1-Q3的定期监测,从而获得油泵性能的衰减曲线和润滑系统的磨损泄露情况;
A4、从而预测油泵排量在未来多久时间内会衰减到最低供油量要求,即实现油泵使用寿命的预测,当油泵排量即将小于最低供油量时发送预警信息。
加热器的加热性能检测步骤如下:
B1、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加热器出口处的温度T3,连续测量一段时间,以测量时间为横轴、检测温度T3为纵轴绘制曲线图,从而获得加热器的实际温升曲线和加热速率;
B2、从而通过计算润滑油加热到预定温度所需的时间,并为分析加热器的性能提供实测数据;
B3、对多次检测的曲线图进行对比,从而能够判断加热器的性能衰减情况,对加热器的使用寿命进行预测,预警加热器的故障发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三机分公司;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三机分公司;中石化石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64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