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簧下线圈结构的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74326.4 | 申请日: | 2021-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57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崔淑梅;王得安;张剑韬;乔永康;别致;郑乐然;宋凯;朱春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53/12 | 分类号: | B60L53/12;H02J50/12;H02J50/70;H02J7/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韩丽娜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线圈 结构 电动汽车 轮毂 电机 无线 电能 传输 系统 | ||
1.一种基于簧下线圈结构的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力电子模块总成(14)、连接支架(18)、磁耦合机构发射端(6)和磁耦合机构接收端(7),所述电力电子模块总成(14)与磁耦合机构发射端(6)和磁耦合机构接收端(7)信号连接,所述磁耦合机构接收端(7)通过连接支架(18)连接于电动汽车轮毂电机(12)的内侧外壳,但不随轮毂电机(12)旋转,所述磁耦合机构发射端(6)安装于磁耦合机构接收端(7)的下方,所述电力电子模块总成(14)安装于轮毂电机(12)的传动轴(17)的外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簧下线圈结构的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力电子模块总成(14)包括直流恒压源(1)、逆变器(2)、驱动器(3)、原边控制器(4)、整流器(9)、副边控制器(10)和降压稳压模块(11),所述轮毂电机(12)与降压稳压模块(11)、整流器(9)和副边控制器(10)依次连接,所述整流器(9)还与副边谐振单元(8)和磁耦合机构接收端(7)依次连接,所述降压稳压模块(11)还与锂电池组(13)依次连接,所述直流恒压源(1)、逆变器(2)、驱动器(3)和原边控制器(4)依次连接,所述逆变器(2)还与原边谐振单元(5)和磁耦合机构发射端(6)依次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簧下线圈结构的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控制器(4)和副边控制器(10)均包含有电流传感器(4-1)、调制解调模块(4-2)、PI控制模块(4-3)以及Wi-Fi通讯模块(4-4),用以实现系统的恒压、恒流控制以及最大效率跟踪控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簧下线圈结构的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电机(12)的外侧安装有屏蔽外壳(1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簧下线圈结构的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耦合机构发射端(6)包括发射端线圈(6-1)和发射端磁芯(6-2),所述发射端磁芯(6-2)铺设在发射端线圈(6-1)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簧下线圈结构的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射端线圈(6-1)设计为方型、圆型、DD型、DDQ型、三相叠放型、多小线圈型、长导轨型或双极型。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簧下线圈结构的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耦合机构接收端(7)为平面式结构,所述磁耦合机构接收端(7)包括接收端线圈(7-1)和接收端磁芯(7-2),所述接收端磁芯(7-2)上设置有接收端线圈(7-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基于簧下线圈结构的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端线圈(7-1)设计为方型、圆型、DD型、DDQ型或三相叠放型。
9.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基于簧下线圈结构的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原边谐振单元(5)位于发射端线圈(6-1)内侧,副边谐振单元(8)位于接收端线圈(7-1)内侧,所述原边谐振单元(5)和副边谐振单元(8)采用符合电路拓扑互操作性的补偿网络。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簧下线圈结构的电动汽车轮毂电机无线电能传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偿网络为S-S、S-P、P-P、P-S、LCC-S、LCC-LCC、LCL-LCL或LCL-S。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432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