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好氧/厌氧两用可见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973165.7 | 申请日: | 2021-08-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6978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 发明(设计)人: | 王亚宜;倪凌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31/22 | 分类号: | B01J31/22;B01J31/26;B01J37/16;B01J37/03;B01J35/10;B01J37/10;C02F1/30;C02F1/50;C02F101/30;C02F101/34;C02F101/38;C02F101/36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吴文滨 |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用 可见 光催化剂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1.一种好氧/厌氧两用可见光催化剂,其特征在于,该可见光催化剂为Zr-MOFs/rGO/AgPO4可见光催化剂,该可见光催化剂中,Zr-MOFs被片状的rGO包裹,AgPO4纳米颗粒分散于Zr-MOFs/rGO的表面,形成Z型异质结;
所述的可见光催化剂的导带边缘电势低于·O2-的直接产生电势,价带边缘电势高于·OH的直接产生电势。
2.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厌氧两用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为:先采用溶剂热法合成Zr-MOFs,然后加入片状GO并与Zr-MOFs充分混合,经还原后得到Zr-MOFs/rGO,再通过原位沉淀法制备得到表面分散有AgPO4纳米颗粒的Zr-MOFs/rGO/AgPO4可见光催化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好氧/厌氧两用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Zr-MOFs的制备:将ZrCl4、苯甲酸及中-四(4-羧基苯基)卟吩溶于有机溶剂中,之后进行溶剂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分离得到Zr-MOFs;
2)Zr-MOFs/rGO的制备:将GO分散于水醇混合液中,再加入Zr-MOFs并搅拌,之后在碱性条件下加入水合肼进行水热反应,反应结束后,分离得到Zr-MOFs/rGO;
3)Zr-MOFs/rGO/AgPO4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将Zr-MOFs/rGO分散于水中,再依次加入AgNO3溶液、Na2HPO4·12H2O溶液进行原位沉淀,后经分离得到Zr-MOFs/rGO/AgPO4可见光催化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好氧/厌氧两用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的ZrCl4、苯甲酸及中-四(4-羧基苯基)卟吩的质量比为1.5:(50-55):(0.9-1.1),每1mL有机溶剂中加入7.33-9.43mg ZrCl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好氧/厌氧两用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溶剂热反应的温度为110-130℃,溶剂热反应的时间为40-60h。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好氧/厌氧两用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GO与Zr-MOFs的质量比为1:(20-30),所述的GO与水醇混合液的用量比为(20-25)mg:80mL;所述的水醇混合液中,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2.5-3.5);所述的GO与浓度为30wt%的水合肼的用量比为(20-25)mg:(0.5-1)mL。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好氧/厌氧两用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的碱性条件下,溶液的pH为8.5-9.5。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好氧/厌氧两用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水热反应的温度为80-90℃,水热反应的时间为2-3h。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好氧/厌氧两用可见光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的Zr-MOFs/rGO与浓度为0.06mol/L的AgNO3溶液的用量比为(20-30)mg:1mL,浓度为0.06mol/L的AgNO3溶液与浓度为0.02mol/L的Na2HPO4·12H2O溶液的体积比为1:(0.9-1.1);原位沉淀过程中,持续搅拌10-16h。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好氧/厌氧两用可见光催化剂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见光催化剂用于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和/或细菌的灭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73165.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