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液态膏状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9953.9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38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周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C08L63/00 | 分类号: | C08L63/00;C08L83/04;C08L93/04;C08K9/00;C08K7/24;C08K7/26;C08K7/02;C08K9/02;C08K9/04 |
代理公司: | 安徽思沃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220 | 代理人: | 戴晓丹 |
地址: | 21316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态 膏状 保温材料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液态膏状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保温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1)电晕处理;(2)煅烧处理;(3)电离浸润‑超声波耦合处理;(4)珠磨处理;(5)分散处理;(6)深冷处理;(7)超微粉碎处理;(8)搅拌混匀处理。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液态膏状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并且各个步骤之间具有相互协同的作用,最终制备的保温材料随着温度的升高导热系数比较稳定,随温度变化比较小,保温隔热效果很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保温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态膏状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保温是指为减少保温对象的内部热源向对象外部传递热量的一种工艺措施,为了达到保温的目的,需要采取一些具体特殊性能的材料和结构,这些材料称为保温材料。保温材料具有以下作用:(1)防止烫伤;(2)节约能源;(3)保证工艺;(4)改善环境;(5)保护设备;(6)吸声隔音。因此应用非常广泛。
目前,业内虽然也有将多种功能原料进行搭配使用制备保温材料的案例,但是多会因为界面效应、团聚现象等填充限制,导致所制备的保温材料保温效果不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液态膏状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液态膏状保温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电晕处理:
将陶瓷空心微珠置于电晕放电仪内进行电晕处理,完成后取出备用;
(2)煅烧处理:
将膨胀珍珠岩置于马沸炉内进行高温煅烧处理,完成后取出备用;
(3)电离浸润-超声波耦合处理:
将中空纤维浸入电离液中,然后一起倒入电解槽内,使电离液完全浸没中空纤维,将超声波探头浸入电离液液面下2~3cm处,然后接通电源,进行电离浸润-超声波耦合处理,完成后滤出中空纤维,纯水清洗3~5次后烘干备用;
(4)珠磨处理:
将步骤(1)中电晕处理后的陶瓷空心微珠、步骤(2)中煅烧处理后的膨胀珍珠岩、步骤(3)中电离浸润-超声波耦合处理后的中空纤维按照重量比为6~8:3~4:1共同置于珠磨机内进行研磨,完成后得混合粉末A备用;
(5)分散处理:
将步骤(4)中所得的混合粉末A与液体状环氧树脂按照重量比为1:3~4共同置于分散缸内,分散均匀后得混合物A备用;
(6)深冷处理:
将步骤(5)中所得的混合物A置于液氮中进行深冷处理,处理20~30s后立马取出;
(7)超微粉碎处理:
将步骤(6)中的混合物A从液氮中取出后立马置于超微粉碎机内进行超微粉碎处理,完成后得混合粉末B备用;
(8)搅拌混匀处理:
称取相应重量份的步骤(7)中所得的混合粉末B 23~26份、液态环氧树脂70~80份、松香13~17份、大豆卵磷脂7~9份、聚二甲基硅氧烷0.7~0.9份共同投入高压搅拌罐内,将搅拌罐内的温度升至180~220℃,以400~600rpm的转速搅拌处理40~60min即可。
进一步地,步骤(1)中所述的电晕处理时控制电压为10~12kV,电晕处理的时间为40~50s。
进一步地,步骤(2)中所述的高温处理时控制温度为1000~1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99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