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伤口止血复合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8423.2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162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3-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焕;付博飞;杨大鹏;焦福星;刘凯;李志悦;施伟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D01F4/00 | 分类号: | D01F4/00;A61L24/00;A61L24/02;A61L24/08;D01F1/1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吴姗姗;蔡学俊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伤口 止血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伤口止血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所述的伤口止血复合材料是以废弃蛋膜为原料,再以壳聚糖为抗菌剂,碳点为止血增强剂、抗氧化剂和荧光发光剂,蛋壳粉为血管生成促进剂和生物矿化剂制备得到。该复合材料具有优良的抗菌性能,能够有效杀灭伤口附近的病原菌,阻止伤口感染;同时具有止血性能和促进血管生成性能,能够有效止血和促进血管生成,其制备材料易收集,制备过程及设备要求简单,对环境无污染,易降解,成本低廉。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废弃蛋壳膜为原料的止血组合物制备方法和配备手持式电纺丝仪用于皮肤的治疗。
背景技术
意外伤害或外科手术的出血可能会导致很多健康风险,严重时可能会致死,因此,发展止血材料或方法是迫切的,因为大多数的止血方法是被动的相互作用,比如绷带、止血带、凝胶等,它们都不能主动止血,并且长期使用止血带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缺血再灌注损伤,从而导致肌肉坏死甚至截肢。
现有的止血材料存在着止血能力低,力学性能差,愈合能力有限,制造成本高等问题,限制其试剂的应用。许多合成或天然大分子被用作伤口敷料的基质,以促进止血和伤口愈合的过程,如壳聚糖已被证明可以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但是壳聚糖的止血性能和愈合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以扩大其作为伤口敷料材料的应用。
近年来,一种天然的生物质资源-蛋壳膜(英文简写:ESM),引起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它是一种可持续再生的生物材料,由高度交联的蛋白质纤维组成,呈现三维分层多孔网络结构,有利于分子交换,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及生物相容性。ESM具有多种天然活性成分,如氨基酸(主要为谷氨酸、甘氨酸和脯氨酸),以及氨基葡萄糖、软骨素和透明质酸,是一种重要的潜在生物组织修复材料。此外,其独特的结构可作为原液被用于制备新型纳米材料。本申请将鸡蛋膜、壳聚糖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溶液混合,并添加适当比例碳点(CDs),配置成电纺丝溶液,采用静电纺丝法,再伤口模板原位制备敷料,使用小鼠作为实验对象,在8天作用伤口愈合面积达90%以上,并且通过鼠尾止血实验表明出血量降低69.4%,止血时间缩短约2 min,证明该敷料具有优异的快速止血和促进伤口愈合、抗感染的功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粘附性、可持续性、生物相容性、多功能性的伤口止血复合材料,包含以废弃蛋壳膜、蛋壳、壳聚糖和碳点为原材料在电纺丝设备的作用下交联得到的产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一种伤口止血复合材料,具体是以废弃蛋膜为原料,再以壳聚糖为抗菌剂,碳点为止血增强剂、抗氧化剂和荧光发光剂,蛋壳粉为血管生成促进剂制备得到。其中是将废弃蛋壳膜为原料,经选料、清洗后,用HCl浸泡软化表层蛋壳,用镊子将蛋壳膜由蛋壳上撕下,浸泡于NaOH中,得到蛋壳膜溶液,用于促进伤口愈合。壳聚糖通过乙酸进行溶解,起到杀灭伤口表面菌群的作用。通过使用鸡蛋膜为原材料,经水热法制得碳点材料,起到止血、抗氧化的作用。蛋壳粉可以促进血管生成,加速伤口愈合。
本发明所述的一种伤口止血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蛋壳膜预处理:收集废弃的蛋壳,将收集的蛋壳反复清洗,在室温条件下浸泡1-8 h,用镊子将蛋壳膜由蛋壳上撕下,清洗备用;
(2)蛋壳膜载体的制备:取步骤(1)所得的蛋壳膜,将其进入盐酸溶液中,浸泡12-24 h,取出烘干后磨碎,置于NaOH溶液中5-10 h,得到2 wt%蛋壳膜溶液;
(3)使用脱乙酰度大于70%的壳聚糖溶解于醋酸中,得到2 wt %的壳聚糖溶液,保证壳聚糖的高分子量和高粘度的特性;
(4)碳点溶液的制备:取鸡蛋膜溶液于柠檬酸溶液中,置于反应釜中水热10-15 h,水热温度为150-220 ℃,反应结束后经过滤、离心、稀释后得到1 wt%碳点溶液,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师范学院,未经泉州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84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