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数据加密的模型训练方法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8138.0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025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川;贾海鑫;荆山;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L9/30 | 分类号: | H04L9/30;H04L9/00;H04L9/40;G06F21/60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朱忠范 |
地址: | 25002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加密 模型 训练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加密的模型训练方法及系统,属于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包括:使用公钥加密原始数据得到密文c;生成随机负数R和随机负数的相反数Rsubgt;1/subgt;,使用公钥加密随机负数的相反数Rsubgt;1/subgt;得到密文份额csubgt;2/subgt;;将c和csubgt;2/subgt;通过同态运算生成秘密共享的密文份额csubgt;3/subgt;;使用私钥解密所述密文份额csubgt;3/subgt;,得到明文份额msubgt;3/subgt;;使用随机负数和明文份额msubgt;3/subgt;,借助Beaver三元组进行交互训练,得到两个模型份额;将得到的两个模型份额进行相加,得到最终所需要的模型。本发明可以自身需求有针对性地搜索数据进行训练,具有较强的数据选择灵活性;数据存储、训练中,均是以密文或者明文份额存在,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在模型训练之前,数据从同态密文转换为明文份额,保证了模型训练的高效性和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数据加密的模型训练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机器学习中,用户需要直接将明文数据上传到服务器,而互联网上很多包含大量数据的服务器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更有些云服务商(例如谷歌、Facebook)其会自动挖掘用户隐私数据,导致用户数据隐私信息的泄露,因此,数据直接以明文状态存储在云服务器,会危害用户信息安全。
采用同态加密技术可以将数据以密文的形式上传到服务器,并对实数计算进行优化,再利用最小二乘法去近似sigmod函数以提高精度和效率(即降低计算成本)。虽然同态方案在数据的安全性上提供了很大的保障,但其存在时间与性能消耗的弊端,无法在短时间内训练出有效模型。
采用秘密共享将数据变成份额形式上传至两服务器,再将两服务器中的份额数据通过beaver三元组实现预测与模型训练。该方法在不暴露隐私的情况下快速地得到所需要的结果,并且具有较好的模型准确率。但在实际场景中,每个用户都是一次性将自己完整的数据上传到云服务商,并不是数据份额的形式分次上传,所以该方法并不方便用户直接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不同的用户拥有不同的需求,所请求的模型一般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医疗场景中,医疗机构想得到某种疾病的模型,则需要从病人的电子病历信息中筛选出与该疾病相关的检测数据,并不是直接使用一份完整的电子病历;并且对于不同的疾病模型,所需求的相关数据一般也是不同的。然而在以往的结合数据隐私保护的机器学习算法中,均是利用上传到云端的完整数据集进行模型训练,无法对数据集的某项特征进行筛选,无法灵活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进行数据特定特征筛选,满足用户需求灵活性,同时提高了数据存储、训练的安全性和效率的基于数据加密的模型训练方法及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一项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数据加密的模型训练方法,包括:
使用公钥加密原始数据得到密文c;
生成随机负数R和随机负数的相反数R1,其中,R作为训练所需的明文份额,使用公钥加密随机负数的相反数得到密文份额c2;
将c和c2通过同态运算生成秘密共享的密文份额c3;
使用私钥解密所述密文份额c3,得到明文份额m3;
将两部分明文份额,借助Beaver三元组进行交互训练,得到两个模型份额;
将得到的两个模型份额进行相加,得到最终所需要的模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大学,未经济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81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