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锚杆施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6605.6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690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02 |
发明(设计)人: | 王贤;张威岩;李传夫;狄衍斌;赵典刚;陈建国;蒋子晗;周凯峰;李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0/00 | 分类号: | E21D20/00;E21D20/02;E21B10/43;E21B10/60;E02D5/74 |
代理公司: | 武汉聚信汇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58 | 代理人: | 沙莎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工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锚杆施工工艺,包括:定位、第一层施工、第二层施工、置入锚杆、扩孔注浆和完成施工等步骤,本锚杆施工工艺,通过使用双套管施工,同时采用改进后的第一钻头进行第一层卵石角砾层的施工,避免了出现卡钻的现象,在进行第二层施工时,在第一层施工外层后去掉内套管,保留外套管,避免塌孔和涌沙,采用改进后的第二钻头进行第二层富水层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导向柱引导第二钻头前进,同时出浆孔通过容置腔从不同方向喷出泥浆,保持钻孔内部受压平衡,避免塌孔,同时将钻孔内部的杂物从外套管内部冲出,解决了目前锚杆施工中存在的卵石角砾造成的钻头无法钻进,富水情况下水头压力大造成涌沙和塌孔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锚杆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锚杆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岩土锚固技术在边坡、隧洞、地下工程、矿井等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是提高岩土工程稳定性和解决复杂岩土工程稳定问题的有效方法,锚杆施工钻孔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双套管锚杆机,在锚杆的施工过程中碰到滨海卵石角砾层富水条件下,施工时会碰到三个问题,①卵石角砾造成的钻头无法钻进,②富水情况下水头压力大造成涌沙,③富水情况下水头压力大造成塌孔。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锚杆施工工艺,通过使用双套管施工,同时采用改进后的第一钻头进行第一层卵石角砾层的施工,改进后的第一钻头能有效破碎卵石角砾,同时第一出水孔、第二出水孔和第三出水孔喷出的水将破碎后卵石角砾从外套管中冲出,避免了出现卡钻的现象,在进行第二层施工时,在第一层施工外层后去掉内套管,保留外套管,避免塌孔和涌沙,采用改进后的第二钻头进行第二层富水层的施工,在施工过程中导向柱引导第二钻头前进,同时出浆孔通过容置腔从不同方向喷出泥浆,保持钻孔内部受压平衡,避免塌孔,同时将钻孔内部的杂物从外套管内部冲出,解决了目前锚杆施工中存在的卵石角砾造成的钻头无法钻进,富水情况下水头压力大造成涌沙和塌孔的问题。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锚杆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定位,根据施工图纸测量钻孔的位置并做标记;
S2,第一层施工,将双套管锚杆钻机运输到钻孔的位置,在双套管锚杆钻机的钻杆上安装第一钻头,所述第一钻头包括第一连接体、第一连接座和第一镶牙,所述第一连接体与锚杆机的钻杆的端面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体靠近钻杆的一端端面上依次开设有第一出水孔、第二出水孔和第三出水孔,所述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孔和所述第三出水孔与所述钻杆内部的腔体连通,所述第一连接座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体另一端的表面,所述第一连接座的数量为三个,以所述第一连接体的轴心为阵列中心,分布于所述第一连接体另一端的表面,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座之间形成第一容置腔,所述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孔和所述第三出水孔与所述第一容置腔连通,所述第一镶牙安装于所述第一连接座的表面,调整双套管锚杆钻机钻杆的角度,将所述第一钻头对准所述步骤S中钻孔的定位标记,锚杆机的钻杆的内腔连接水泵,启动锚杆机和水泵,锚杆机的钻杆带动所述第一钻头旋转,在所述第一钻头旋转钻孔的过程中,产生的碎屑和杂物进入第一容置腔,第一钻头上的所述第一出水孔、所述第二出水孔和所述第三出水孔喷射清水将钻孔产生的杂物通过双套管锚杆钻机的内套管冲出到孔外,钻入到预设的深度后,将所述第一钻头取出,完成第一层孔位的施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66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