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羽绒鸭毛腥味专用去除剂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5287.1 | 申请日: | 2021-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63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4-11 |
发明(设计)人: | 吴昆明;张传贵;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6M19/00 | 分类号: | D06M19/00 |
代理公司: | 合肥中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46 | 代理人: | 杜瑶 |
地址: | 310016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羽绒 腥味 专用 去除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羽绒鸭毛腥味专用去除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鸭毛去腥技术领域,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茶多酚、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纤维、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和肥皂水,所述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纤维、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的质量比为(1‑2):(5‑8):(4‑5);所述B组分包括抗菌剂、没食子酸和水。通过A组分中羧甲基纤维素纤维与聚乙二醇、聚二烯丙基二烷基氯化铵的分子链相互作用,提高溶液整体的稳定性,作为吸附核心吸附腥味分子,可以完全消除鸭毛的腥味,采用B组分对鸭毛进行软化,B组分不会破坏羧甲基纤维素纤维、聚乙二醇、聚二烯丙基二烷基氯化铵之间的作用,同时可以对鸭毛进行抗菌处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鸭毛去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羽绒鸭毛腥味专用去除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鸭绒是鸭绒制品中鸭绒的主要来源之一,由于鸭子是杂食动物,所以鸭子本身自带腥味,毛孔中也会渗透这种腥味,导致鸭的羽毛也具有腥味。在鸭绒加工过程中,因鸭绒的化学组成是一种蛋白质,并伴有动物脂防,虽经反复脱脂、清洗,仍不能完全消除杂质及细菌。因此在闷热、潮湿的条件下,鸭绒制品容易生菌、长霉、发出异味。目前能解决这些问题的是:将羽绒脱脂、清洗,烘干后,用高温蒸汽或环氧乙烷进行消毒,蒸汽除味是利用蒸汽的高温,让异味分子活跃起来,蒸汽的水分子会带走这些活跃起来的异味分子。但是这种消毒方法繁琐、且消毒的效果是暂时性的,只能维持很短的一段时间。因此,提出一种羽绒鸭毛腥味专用去除剂及其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设计合理的一种羽绒鸭毛腥味专用去除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羽绒鸭毛腥味专用去除剂,包括A组分和B组分,所述A组分包括茶多酚、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纤维、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和肥皂水,所述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纤维、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的质量比为(1-2):(5-8):(4-5);所述B组分包括抗菌剂、没食子酸和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A组分各组分的重量份数为:1-5份茶多酚、1-2份聚乙二醇、5-8份羧甲基纤维素纤维、4-5份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85-90份肥皂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聚乙二醇、羧甲基纤维素纤维、聚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的质量比为2:7:4。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B组分组分中没食子酸浓度为1%-3%,所述抗菌剂的用量为0.2%-0.5%。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抗菌剂为经过多巴胺修饰且附着有天然香精的载银抗菌剂。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在使用时,先向鸭毛中喷洒A组分,然后喷洒B组分。
一种上述羽绒鸭毛腥味专用去除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A组分:将聚二烯丙基二烷基氯化铵、羧甲基纤维素纤维、茶多酚溶于肥皂水中形成混合溶液,边搅拌边将聚乙二醇慢慢加入到混合溶液中,混合均匀成A组分;
(2)B组分:将抗菌剂溶解在水中,搅拌同时向水中滴加没食子酸,至抗菌剂完全溶解即得B组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B组分中抗菌剂的制备方法为:将纳米银抗菌剂浸泡于多巴胺溶液中进行水浴反应后离心获得干燥物,将干燥物浸泡在天然香精溶液中加热直至液体完全蒸发,将剩余物磨细,得到载银抗菌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高梵(浙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528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