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大硐室的双溜井-斜巷组合式分层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2731.4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0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闫小兵;谢守冬;李萍丰;彭华斌;马正腾;谭三元;杨瑞;赵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涟邵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02;E21D9/12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410005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大 溜井 组合式 分层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大硐室的双溜井‑斜巷组合式分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硐室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硐室拱高;确定硐室的分层高度;施工下部直巷;施工出渣平巷;施工下部曲巷;施工上山斜巷;施工凿岩平台;施工上部直巷;施工出渣溜井;在凿岩平台和上部直巷上扩刷拱顶至硐室拱顶掘支完成,利用出渣溜井和出渣平巷出渣;分层施工,直至硐室施工完成。本发明具有出渣成本低、出渣工艺简单、安全环保、通风效果好的特点,并且能够降低施工成本、降低安全风险且质量容易控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矿建施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大硐室的双溜井-斜巷组合式分层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矿山开采规模的增大和机械化水平的提高,为地下矿山大硐室的使用提供了空间,高大硐室的普及率越来越高。对于高大硐室的掘进和支护一直是矿山基建施工的重点和难点,根据硐室围岩的稳定程度和开挖尺寸大小,传统的硐室掘进方法通常分为四种,即全断面施工法、台阶施工法、导硐施工法和溜矿法,然而这四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或受断面尺寸的影响,施工难度大且施工效率低,或受硐室尺寸和围岩条件的影响,跨度较大,断面大且多变,进出口通道狭窄,相互干扰大,适用性差,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相应增大;若采用诸如全断面施工法,会存在前期支护程序复杂、顶板围岩暴露面积大、人员安全难以保障的问题,并且出渣困难且通风难以保证、投入资金大,施工成本高。 因此,研究并提出一种适用于高大硐室的施工方法,既确保了矿山硐室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同时又降低硐室施工成本,对矿山施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施工效率高的高大硐室的双溜井-斜巷组合式分层施工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大硐室的双溜井-斜巷组合式分层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硐室施工要求确定硐室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硐室拱高;
b、按照硐室的高度确定硐室的分层高度;
c、沿硐室开口一侧中间位置施工直达硐室中轴线的下部直巷,确定下部直巷的断面尺寸;
d、沿硐室长度方向在硐室底部中间位置施工出渣平巷,出渣平巷直达硐室前端和后端,确定出渣平巷的断面尺寸;
e、沿着下部直巷施工直达硐室左帮的下部曲巷,下部曲巷的中心线位置与硐室末端相距10m,且下部曲巷与下部直巷相联通,确定下部曲巷的断面尺寸;
f、在下部曲巷的一侧沿硐室左帮施工直达硐室拱部的上山斜巷,上山斜巷的中心线与下部曲巷的中心线成12°角;
g、在硐室前端第一分层位置施工与上山斜巷相贯通的凿岩平台,确定凿岩平台的高度及断面尺寸;
h、在凿岩平台的一侧施工上部直巷,确定上部直巷的高度及断面尺寸;
i、在硐室底部出渣平巷的前端和后端各施工直达硐室第一分层位置的垂直出渣溜井,其中,前端出渣溜井与出渣平巷、上部直巷相联通,后端的出渣溜井施工至第一分层交界面且与出渣平巷相连通,确定出渣溜井的高度及断面尺寸;
j、在凿岩平台和上部直巷上扩刷拱顶至硐室拱顶掘支完成,利用出渣溜井和出渣平巷出渣;
k、后续分层的施工方法与j的施工步骤相同,直至硐室施工完成。
上述高大硐室的双溜井-斜巷组合式分层施工方法,所述硐室前端和后端处于封闭状态,仅用下部直巷作为人员进出口。
上述高大硐室的双溜井-斜巷组合式分层施工方法,所述步骤a中,硐室起拱高度按硐室宽度的1/3~1/4进行设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涟邵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涟邵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273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