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大硐室的双溜井-斜巷组合式分层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2731.4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305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闫小兵;谢守冬;李萍丰;彭华斌;马正腾;谭三元;杨瑞;赵延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涟邵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9/00 | 分类号: | E21D9/00;E21D9/02;E21D9/12 |
代理公司: | 湘潭市汇智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3108 | 代理人: | 陈伟 |
地址: | 410005 湖南省长沙市芙蓉***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大 溜井 组合式 分层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高大硐室的双溜井-斜巷组合式分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硐室施工要求确定硐室的长度、宽度、高度以及硐室拱高;
b、按照硐室的高度确定硐室的分层高度;
c、沿硐室开口一侧中间位置施工直达硐室中轴线的下部直巷,确定下部直巷的断面尺寸;
d、沿硐室长度方向在硐室底部中间位置施工出渣平巷,出渣平巷直达硐室前端和后端,确定出渣平巷的断面尺寸;
e、沿着下部直巷施工直达硐室左帮的下部曲巷,下部曲巷的中心线位置与硐室末端相距10m,且下部曲巷与下部直巷相联通,确定下部曲巷的断面尺寸;
f、在下部曲巷的一侧沿硐室左帮施工直达硐室拱部的上山斜巷,上山斜巷的中心线与下部曲巷的中心线成12°角;
g、在硐室前端第一分层位置施工与上山斜巷相贯通的凿岩平台,确定凿岩平台的高度及断面尺寸;
h、在凿岩平台的一侧施工上部直巷,确定上部直巷的高度及断面尺寸;
i、在硐室底部出渣平巷的前端和后端各施工直达硐室第一分层位置的垂直出渣溜井,其中,前端的出渣溜井与上部直巷贯通,后端的出渣溜井与第一分层交界面,确定出渣溜井的高度及断面尺寸;
j、在凿岩平台和上部直巷上扩刷拱顶至硐室拱顶掘支完成,利用出渣溜井和出渣平巷出渣;
k、后续分层的施工方法与第一分层施工步骤相同,直至硐室施工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大硐室的双溜井-斜巷组合式分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硐室前端和后端处于封闭状态,仅用下部直巷作为人员进出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大硐室的双溜井-斜巷组合式分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硐室起拱高度按硐室宽度的1/3~1/4进行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大硐室的双溜井-斜巷组合式分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j中,为方便拱部分层打眼爆破,每炮掘进的时候用架管搭设作业平台进行打眼,掘进的矸石采用装载机铲至出渣溜井,掉落至出渣平巷,再经铲运机运至矸石仓,通过箕斗提升至地面,待硐室拱部掘进全部完成后,在硐室顶部预先打设锚杆吊点,在施工过程中,若开挖后拱部围岩不稳定,根据中腰线对硐室拱部断面进行检查,断面合格以后进行锚索、锚网喷永久支护,锚索、锚网喷射混凝土,强度等级C25、200mm厚永久支护。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大硐室的双溜井-斜巷组合式分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出渣溜井与出渣平巷、上部直巷相联通,后端的出渣溜井施工至第一分层交界面且与出渣平巷相连通,且采用双溜井模式进行施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大硐室的双溜井-斜巷组合式分层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k中,掘进过程中边找帮边挂网打锚杆喷锚浆支护,在硐室前端和后端施工完成后,从上向下依次进行硐室前端和后端的永久支护,直至硐室施工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涟邵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湖南涟邵建设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2731.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