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现浇空心受力钢筋混凝土壁板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2286.1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2692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薛雁;马移军;黄乾;张保祥;吕宁江;孙力;陶秀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4B28/00 | 分类号: | C04B28/00;E04C2/06;E04C2/30;E04C5/04;B28C5/40;B28B1/16;B28B1/52;B28B7/16;B28B23/02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646 | 代理人: | 郭清秀 |
地址: | 250014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心 钢筋混凝土 壁板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现浇空心受力钢筋混凝土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凝土浇筑的底部支撑层和侧面支撑层;
所述侧面支撑层位于所述底部支撑层的顶部,且所述侧面支撑层与所述底部支撑层保持垂直状态,所述侧面支撑层的顶部均匀开设有空心槽;
所述底部支撑层与所述侧面支撑层的内部均设置有两层钢筋网层;
所述底部支撑层与所述侧面支撑层浇筑用混凝土由以下重量份原料组成:
水泥90-120份、粉煤灰50-80份、粗骨料300-400份、细骨料200-300份、砂60-100份、硅粉30-40份、矿粉20-30份、水100-150份、聚丙烯纤维10-20份、减水剂2-5份、消泡剂0.2-0.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空心受力钢筋混凝土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支撑层的厚度与所述侧面支撑层的厚度相同,所述侧面支撑层中两层所述钢筋网层分别位于所述空心槽的左右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空心受力钢筋混凝土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侧面支撑层中设置的空心槽的空心率小于30%,所述空心槽的长度与所述侧面支撑层的长度比为3: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空心受力钢筋混凝土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90份、粉煤灰50份、粗骨料300份、细骨料200份、砂60份、硅粉30份、矿粉20份、水100份、聚丙烯纤维10份、减水剂2份、消泡剂0.2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空心受力钢筋混凝土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粗骨料与所述细骨料均为玄武岩碎石块,且所述粗骨料的碎石块粒径大小为20-25mm,所述细骨料的碎石粒径大小为10-1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空心受力钢筋混凝土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减水剂为氨基磺酸盐系高效减水剂,所述减水剂为UNF-5AST聚羧酸减水剂。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空心受力钢筋混凝土壁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粉与所述硅粉的平均粒径大小为0.6-0.9微米。
8.一种现浇空心受力钢筋混凝土壁板的施工方法,包括权利要求1-7任意一项所述的现浇空心受力钢筋混凝土壁板,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配方的配比分别称取各原料;
S2、先将粉煤灰、矿粉以及硅粉放入搅拌机中,并控制搅拌机的转速为80-120转/分钟,持续搅拌5-10分钟后停止转动,使得三者充分均匀混合;
S3、然后继续依次向搅拌机中加入粗骨料、细骨料、砂、水泥,再次进行搅拌混合,持续搅拌15-20分钟后,得到混合干料;
S4、之后先加入一半的水,搅拌5-10分钟后,分别加入聚丙烯纤维、减水剂和消泡剂,继续搅拌1-3分钟后,缓慢加入剩下一半的水,待水全部加入完后,最后持续搅拌15-20分钟,可得到混凝土;
S5、选择合适的模具板,先对模具板的一侧进行固定,并在模具板一侧安装钢筋网,对于侧面支撑层位置需要将UPVC空心模具固定在钢筋网的一侧,然后再对UPVC空心模具的另一侧安装钢筋网,并使得UPVC空心模具正好位于模具板的中部位置,对于底部支撑层位置上下平行安装两层相同的钢筋网即可;
S6、对模具板的另一侧进行固定,使得两个模具板组合成完整的模具,然后将S4中制得的混凝土浇筑在模具中,使得模具中充满混凝土,之后将模具放置阴凉处冷却成型;
S7、对冷却后的混凝土进行脱模,并去除多余的杂质,最终得到所需的混凝土壁板。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现浇空心受力钢筋混凝土壁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在使用UPVC空心模具的截面形状有多种,可分为圆形、方形、菱形等,在使用时可以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现浇空心受力钢筋混凝土壁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两侧的钢筋网之间的拉结筋穿过空心模具侧边的止水翼环,使得两个钢筋网同时与UPVC空心模具保持稳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未经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228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细黄链霉菌的培养基及发酵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热蚊香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