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越非通航河道的隧道基坑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61945.X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84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昌桔;杨守臻;索靖;谭英明;陈建邦;王景华;陈铁铭;林一帆;邓全胜;金坚刚;姜金斌;胡丹;帅宝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E02B3/18;E02D29/02;E02D3/08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周红芳 |
地址: | 310006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越 通航 河道 隧道 基坑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穿越非通航河道的隧道基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河道回填;2)围护桩施工;3)放线开挖:4)下冠梁及底板施工;5)放管道;6)上冠梁施工;7)浇筑混凝土;8)管道通水;9)河道二次回填;10)围护桩施工;11)基坑开挖;12)隧道施工;13)基坑回填;14)通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对河道进行两次回填,并在第一次回填时设置导流管,实现水流的导通,无需另外设置导流渠,从而减少了施工量,提高了施工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穿越非通航河道的隧道基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南方地区被称为江南水乡,有着丰富的河流资源,但是由于其河流支流众多,交通便利性较差,随着我国桥梁隧道技术的不断发展,能够通过设置桥梁或者隧道来穿越河流实现河流两岸的交通衔接,目前现有技术中河流在设置隧道时需要在河流附近开挖临时河道进行导流,保证河流的畅通,但是这种方式工程量大,需要加大用地空间以满足临时河道的设置,且施工周期较长,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进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设计合理的一种穿越非通航河道的隧道基坑施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穿越非通航河道的隧道基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河道回填;对现状既有河道宽度的一半范围进行土方回填,保证河道另一半处于流通状态;
2)围护桩施工;在河道回填区域内两侧且临近隧道位置设置常规标高围护桩以及低标高围护桩;
3)放线开挖:对管道放置区域进行放线,放线完成后对管道放置区域回填土进行开挖,形成凹槽;
4)下冠梁及底板施工:
4.1)在低标高围护桩顶部设置下冠梁,并在下冠梁上半部沿管道放置槽设置通长型底板;
4.2)在下冠梁及底板上平面两侧位置分别设置通长型主支撑梁,使得主支撑梁与底板构成共同构成U型槽;
5)放管道;将导流管放置在U型槽内,且导流管两端部分别伸出至下冠梁外侧;
6)上冠梁施工:在常规标高围护桩顶部设置上冠梁;
7)浇筑混凝土:在上冠梁、下冠梁及主支撑梁围接成的区域内支模并浇筑混凝土,形成挡水墙;
8)管道通水:将导流管两端导通,使得导流管两端与河道导通;
9)河道二次回填:对河道宽度的另一半范围进行土方回填,回填高度与步骤1)中保持一致;
10)围护桩施工:在另一半范围回填范围内设置围护桩;
11)基坑开挖:对隧道基坑进行开挖,U型槽结构下方的土体采用侧面掏挖的方式施工;
12)隧道施工:在基坑内进行地下隧道施工;
13)基坑回填;对河道宽度范围已完成隧道施工的基坑进行土方回填并分层压实,回填标高至河底标高;
14)通水:恢复河道通水,拆除导流管并凿除围护桩、梁、板等结构。
所述的一种穿越非通航河道的隧道基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填区域两侧位于隧道设计宽度的上、下游各8-10m处。
所述的一种穿越非通航河道的隧道基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常规标高围护桩设置在地面以下0.5-1m,低标高围护桩比常规标高围护桩低2.5-3m,并通过低标高围护桩来控制导流管的标高,保证导流管能够正常通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市市政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194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苦咸水蒸发除盐装置
- 下一篇:设备输出功率的动态调整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