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滑移门的电子解锁机构以及车辆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61253.5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7078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2-21 |
发明(设计)人: | 丁敏源;施润玮;何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3/40 | 分类号: | E05B83/40;E05B81/06;E05B81/90;E05B79/20;E05B8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04 | 代理人: | 冯柳伟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移 电子 解锁 机构 以及 车辆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滑移门的电子解锁机构以及车辆,电子解锁机构包括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设有解锁电机;所述电子解锁机构还包括外拉线或内拉线,所述承载支架设有与所述内拉线和所述外拉线中至少一者对应的开关,操作内门把手、外门把手时能够相应带动所述内拉线、所述外拉线触发所述承载支架上对应的所述开关,以启动所述解锁电机解锁所述滑移门。本方案中利用外拉线或内拉线带动对应的开关输出解锁需求,在拉线传递解锁力时,移门控制器可以获悉该解锁需求,从而控制解锁电机执行解锁操作,也就是说,拉线仅传递人力去触发开关,解锁的执行由解锁电机执行,从而大大节省解锁所需的人力,对原有的结构改动也较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滑移门的电子解锁机构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市面上部分车型会配置滑移门,比如一般的商务用车。滑移门配设有门锁,包括主锁、移门全开限位锁等,滑移门在开门、移动时需要解除门锁,因此,一般的滑移门同时会配设解锁机构,解锁机构连接门把手和门锁,以便对门把手操控时可以对滑移门进行解锁。
目前一种方案是直接使用拉线作为解锁机构,将拉线的一端连接至滑移门的内门把手或外门把手上,另一端直接或间接地连接至门锁,通过内门把手或外门把手拉紧拉线,传递用户的手部操作力,实现解锁功能。
但由于门把手和门锁的安装位置一般都相隔较远,拉线的长度会比较长。在拉线传递过程中用户的手部操作力会产生一定的损失。而且门锁本身在解锁过程中会产生摩擦,另外门锁往往包括两把及以上数量锁体,这都会最终导致用户需要较大的手部操作力才能解锁的问题,影响用户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滑移门的电子解锁机构,包括承载支架,所述承载支架设有解锁电机;所述电子解锁机构还包括外拉线和/或内拉线,所述承载支架设有与所述内拉线和所述外拉线中至少一者对应的开关,操作内门把手、外门把手时能够相应带动所述内拉线、所述外拉线触发所述承载支架上对应的所述开关,以启动所述解锁电机解锁所述滑移门。
在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承载支架设有解锁旋转片,所述解锁旋转片转动时通过解锁输出拉线输出解锁力;与所述外拉线对应的所述开关为设于所述承载支架的第一开关,所述外拉线连接所述解锁旋转片,操作所述外门把手时,所述外拉线能够拉动所述解锁旋转片旋转以触发所述第一开关。
在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解锁旋转片抵压所述第一开关,所述解锁旋转片在所述外拉线带动下转动时,解除抵压以触发所述第一开关;或,所述解锁旋转部片与所述第一开关不接触,所述解锁旋转片在所述外拉线带动下转动时,抵压所述第一开关以触发所述第一开关。
在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承载支架仅设置与所述外门把手对应的开关;所述电子解锁机构还包括安装所述内门把手的把手连接支架,所述把手连接支架设有与所述内门把手对应的开关,操作所述内门把手时,能够触发所述把手连接支架上与所述内门把手对应的所述开关,以启动所述解锁电机解锁所述滑移门。
在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把手连接支架上与所述内门把手对应的所述开关包括第二开关和第三开关,所述内门把手向前操作触发所述第二开关,所述内门把手向后操作触发所述第三开关;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与移门控制器连接,所述移门控制器根据所述第二开关或所述第三开关的信号控制所述解锁电机解锁,并在解锁后控制所述滑移门向前或向后移动。
在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把手连接支架设有第一拨动部和第二拨动部,所述内门把手向前或向后操作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拨动部或所述第二拨动部转动,以触发所述第二开关或所述第三开关。
在一种具体方案中,所述内门把手设有与所述第一拨动部、所述第二拨动部对应的复位部,所述复位部在所述内门把手外力撤除时,自动复位所述第一拨动部或所述第二拨动部,以解除对所述第二开关、所述第三开关的触发。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612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