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多目标追踪范式的心理运动能力测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58324.6 | 申请日: | 2021-08-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604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汪磊;吴建军;邵铿睿;张之洋;王朔;谭维;李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民航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18 | 分类号: | A61B5/18;A61B5/16;A61B5/11;A61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300300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多目标 追踪 范式 心理 运动 能力 测评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多目标追踪范式的心理运动能力测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分析心理运动能力的研究资料,确定若干心理运动能力的测量维度,基于测量维度,设计出实验任务范式,其中,实验任务范式用于表征各所述测量维度的水平;基于实验任务范式,设计各测量维度的测评方案;基于测评方案,对待检测人员的各能力维度进行测评,采集测评数据并处理测评数据,计算各能力维度的权重值,获得心理运动能力的测评结果。本发明能够在动态场景下进行复杂视觉信息的注意和知觉认知的加工以及运动反应,对飞行员的心理运动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对其专项训练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突破传统的机械化测评方式,提出落实到飞行员个体的计算机测评训练一体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员能力测评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多目标追踪范式的心理运动能力测评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安全(aviation safety)是为保证不发生与航空器运行有关的人员伤亡和航空器损坏等事故。据民航事故统计表明,人为因素被认为是目前飞行事故中的最主要原因,机组差错占据所有航空人为事故的三分之二。民航飞行员作为飞机的直接操纵者,其决策及操作行为直接影响到飞机的运行安全。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自动化和智能化成为现代飞机性能的显著特点,从而对飞行员的岗位胜任力提出了更高规格的标准。根据中国民航提出的飞行员技能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Professionalism Lifecycl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PLM),其主要核心内容是以岗位胜任力(三个维度:核心胜任力、心理胜任力、作风胜任力)为核心,以实证训练为驱动,以作风建设为牵引,以核心胜任力和职业适应性心理评估的证据输入为基础,以覆盖飞行员训练全要素和全周期为特征,以持续提升飞行员防范“灰犀牛”和“黑天鹅”的能力为目的,涵盖理论、人员、设备、规程和支撑系统等相关要素。
因此,对航线飞行员个体心理胜任力进行有效评估,落实到能力定量化、数据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管理,是进一步提升飞行员岗位胜任力、避免和减少飞行事故及不安全事件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
影响航线飞行员心理胜任力的因素众多,其中就涵盖心理运动能力。心理运动能力(Psychomotor ability)是心理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形成飞行技能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同时也是飞行员心理胜任力体系中的一项特殊能力,其对飞行员的操作行为表现至关重要,直接影响其飞行绩效水平。但目前国内外学者针对飞行员心理运动能力的研究大多偏于从基础要素出发,开展理论研究,可归纳为两点:第一,在理论上对心理运动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但都聚焦在对心理运动能力的因子分析和影响心理运动能力的因素分析,结论相对片面,在与实践结合应用方面有所欠缺;第二,缺乏基于实验范式来进一步加强研究力度和深度,以此进行定量评估。在多目标追踪研究方面,早期国内外学者主要基于一系列理论模型,从静态视觉信息的方面探讨注意现象的规律和注意的加工机制,如过滤器模型(Bottle Neck)、衰减模型(Attenuation Model)、以及后来提出的基于客体(Object-based)、基于位置(Location-based)、基于特征(Feature-based)和特征整合理论模型(Feature integrated)等。这些研究仅仅聚焦于静态的视觉信息加工,对比于现实生活其情景环境与注意对象差异过大,一定程度上存在加工效度过低的问题。后期新的动态信息实验范式被开发,从而用来加强视觉注意加工的生态学效度。Pylyshyn和Storm提出了多目标追踪范式,从而对于同时追踪多个物体,以及持续动态情景下的注意有了更深入的探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目标追踪范式的心理运动能力测评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能够在动态场景下进行复杂视觉信息的注意和知觉认知的加工以及运动反应,对飞行员的心理运动能力进行综合测评,对其专项训练评估具有重要意义,突破传统的机械化测评方式,提出落实到飞行员个体的计算机测评训练一体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本发明提供一种多目标追踪范式的心理运动能力测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民航大学,未经中国民航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832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