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淤泥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5269.5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7150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发明(设计)人: | 赵顺毅;厉林聪;姜云超;刘飞;栾小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15/89 | 分类号: | G01S15/89;G01S19/14;G05D1/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吴竹慧 |
地址: | 21412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淤泥 测量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下淤泥测量方法、装置及系统,包括无人船,其行驶在河道上;双声呐模块,其设置在无人船上,所述双声呐用于采集水深数据;GPS模块,其设置在无人船上,所述GPS模块用于测量水下位置数据,所述水下位置数据包括经度和纬度;中央处理器,其与双声呐模块和GPS模块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水深数据和位置数据绘制三维地貌图。其通过无人船实现淤泥深度的自动测量,节省人力,效率高,测量误差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淤泥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水下淤泥测量方法、 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水下淤泥测量一直是一个难题,目前使用的方法主要为钻孔取样法与测 杆法。
钻孔取样法使用钻机采集一个个柱状淤泥样本,用环刀法测定柱状样本 各层分层淤泥的天然密度,量取各分层淤泥的厚度。但是对于浮泥和流泥样 本无法采集,只能凭肉眼或经验来估算出该部分的厚度。同时,对各分层淤 泥没有定量的指标来衡量,这样就人为的增加了测量的误差。钻孔取样法对 于面积大精度要求高的区域并不实用,它工作量大,价格昂贵,而且效率极 低。
测杆法是使用测杆两次读数来确定淤泥的厚度,当测杆触及淤泥表面的 时候读取一个深度,用力将测杆往下,当达到一定阻力,测量人员判断测杆 已经触及淤泥的下表面时再读取一个深度,两个深度之差及为我们所需要的 淤泥厚度值。但是测杆的形状、大小,测杆所承受的力的大小,直接影响到 测量的精度,所以测量误差较大。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淤泥测量工作量 大,效率低,测量误差大的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淤泥测量装置,包括:
无人船,其行驶在河道上;
双声呐模块,其设置在无人船上,所述双声呐用于采集水深数据;
GPS模块,其设置在无人船上,所述GPS模块用于测量水下位置数据,所 述水下位置数据包括经度和纬度;
中央处理器,其与双声呐模块和GPS模块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水 深数据和位置数据绘制三维地貌图。
作为优选的,还包括5G通讯模块和云端服务器,所述中央处理器输出的 三维地貌图通过5G通讯模块传输至云端服务器。
作为优选的,所述无人船上还设置有定点巡航模块。
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水下淤泥测量方法,基于上述的水下淤泥测量装置, 包括以下步骤:
S1、构建淤泥深度模型;
S2、通过双声呐模块分别采集两组水深测量数据;
S3、判断两组深度测量数据是否在预设阈值范围内,若是,则进入下一 步;若不是,则返回S2重新测量;
S4、将两组深度测量值通过加权平均法进行初步融合,获得两组深度测 量值的融合值;
S5、根据淤泥深度模型和两组深度测量值的融合值,计算获得水深的无 偏估计值。
作为优选的,所述S5之后还包括:
无人船在整个河道上行驶,重复S2至S5,获得多组水深无偏估计值;
将多组水深无偏估计值进行拟合,获得水底地形三维图;
对所述水底地形三维图进行处理,计算水底地形三维图的每一个离散点 及该离散点附近的点的一阶导数和二阶导数,所述附近的点为以该离散点为 中心的预设半径范围内的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南大学,未经江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526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DN水凝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