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阿里食虱跳小蜂的规模化生产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54504.7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801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30 |
发明(设计)人: | 孙子强;王朝红;高晶;修宝林;叶凤娴;毛润乾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7/033 | 分类号: | 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刘明星;朱聪聪 |
地址: | 510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阿里 食虱跳小蜂 规模化 生产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公开了一种阿里食虱跳小蜂的规模化生产方法,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步骤:(1)建立阿里食虱跳小蜂种群;(2)准备柑橘木虱待寄生种群;(3)将柑橘木虱的寄生蜂‑阿里食虱跳小蜂接种入柑橘木虱待寄生种群;(4)收集寄生蜂。本发明的阿里食虱跳小蜂规模化生产方法流程简单,繁育规模可控,扩繁工作可全年进行,无季节限制;同时寄生蜂羽化时间集中,种群数量可控,收蜂时无需考虑木虱干扰,操作简单;同时对寄主植物的种类和尺寸没有特别的硬性要求,适用于柑橘木虱的所有寄主植物,而且寄主植物的利用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阿里食虱跳小蜂的规模化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近十几年,我国对于柑橘木虱
阿里食虱跳小蜂最早的分布记录在印度,由Shafee于1975年记录。由于与亮腹釉小蜂同为柑橘木虱的寄生蜂,因此很快被用于柑橘木虱的生物防治。国内有针对性的引种利用开始于1995年左右的中国台湾地区,而大陆地区相关文献至今仍以对国外研究的报道和中国零星分布的记录为主,但数量有增多趋势。
2000年左右,美国研究人员开始将阿里食虱跳小蜂从中国台湾地区和越南引入佛罗里达,2006年又从广东引入一批阿里食虱跳小蜂种群,随后进一步将其引入加利福尼亚和得克萨斯州等南部柑橘产区。2014年相关人员又从巴基斯坦收集了两性繁殖的种群,将其引入加利福尼亚州。截止2017年,研究人员已经在美国南部区域释放了约28万头阿里食虱跳小蜂,但是否能定殖还有待进一步监测。
阿里食虱跳小蜂对柑橘木虱的抑制效果在巴基斯坦、留尼汪岛、中国台湾岛、沙特阿拉伯、美国南部等地区都得到了验证,但在美洲引入地的防治效果逊于亮腹釉小蜂。
关于利用阿里食虱跳小蜂对柑橘木虱进行生物防治,我国目前主要停留在报道国外天敌利用的层面,国内未见人工扩繁和释放的公开报道案例,未见生物学实验报道。
柑橘属于我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目前对柑橘木虱主要使用化学农药防治。对比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可知,随着我国农业向着可持续发展模式转变,利用寄生蜂一类的生物防治技术将迎来快速发展时期。因此,亟需开发一种用于生物防治柑橘木虱的阿里食虱跳小蜂规模化生产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阿里食虱跳小蜂的规模化生产方法,所述方法可以在全年任意时间段快速、定时、定量地获得阿里食虱跳小蜂蛹和成虫,可根据预期扩繁目标随时调整饲养规模,而且获得的寄生蜂活性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阿里食虱跳小蜂的规模化生产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建立阿里食虱跳小蜂种群:在相对隔离的环境下饲养柑橘木虱寄主植物、柑橘木虱与阿里食虱跳小蜂,形成混合种群,保证饲养条件稳定,柑橘木虱寄主植物长势稳定,维持数量充足的寄生蜂;
(2)准备柑橘木虱待寄生种群:在饲养笼中放置健康的寄主植物,通过修剪、水肥控制促进嫩梢发生;当寄主植物的嫩芽生长至适合柑橘木虱产卵(不同寄主植物存在差别,如四季橘等大叶植物生长至嫩芽长约3cm,九里香等小叶植物生长至嫩芽长约2cm)时,选取步骤(1)中的柑橘木虱成虫接入饲养笼中,待柑橘木虱在嫩梢上产卵2~4天后,将所有成虫取出;继续饲养笼中的柑橘木虱卵,卵发育至合适阶段时开始接种寄生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未经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45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