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表面活性剂改性电泳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及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4101.2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6120498A | 公开(公告)日: | 2023-05-16 |
发明(设计)人: | 张硕;方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伯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20/56 | 分类号: | C08F220/56;C08F222/38;G01N27/44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3000 江苏省常州市常***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表面活性剂 改性 电泳 聚丙烯酰胺 凝胶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电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面活性剂改性电泳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及应用。该表面活性剂改性电泳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包括浓缩胶和分离胶,浓缩胶包含:0.05‑1.0mol/L的PH缓冲溶液、混合胶溶液1%‑10%(w/v)、SDS0.1%(w/v)、APS0.01%‑1%(w/v)、TEMED0.0%‑0.1%(w/v)、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0.0001%‑0.01%(w/v);分离胶包含:0.05‑1.0mol/L的PH缓冲溶液、混合胶溶液2%‑30%(w/v)、SDS0.1%(w/v)、APS0.01%‑1%(w/v)、TEMED0.0%‑0.1%(w/v)、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0.0001%‑0.01%(w/v),甘油0%‑15%(w/v)。本发明通过特殊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与SD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配合对胶液进行处理,使丙烯酰胺胶液的表面张力再下降一个水平,从而大幅度提高丙烯酰胺胶液与塑料胶板的表面能差值,使得胶液更好的在塑料胶板表面铺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表面活性剂改性电泳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及应用。
背景技术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为蛋白分离检测的主要工具,其原理是在一个上下端开口的容器里加入丙烯酰胺溶液,在一定的聚合条件下使丙烯酰胺聚合,形成聚丙烯酰胺凝胶,然后通过开口贯通电流,让蛋白样品通过电流路径运行,以达到分离检测蛋白的目的,聚合过程中通常采用过硫酸铵(APS)为催化剂,四甲基乙二胺(TEMED)为加速剂进行聚合。早期的聚丙烯酰胺凝胶为管状或扁平状,其容器主要为玻璃胶板,但玻璃胶板的成本较高,且运输不方便;现有的聚丙烯酰胺凝胶已批量化生产,为了降低成本以及提高储运便利性,大部分生产厂家采用塑料胶板容器容纳扁平状凝胶,但是塑料胶板的表面能低于硬质玻璃胶板,水溶液的表面能又低于塑料胶板,而促使水溶液在表面铺展的原因是表面能差,即表面能差达到一定的值即可完全铺展,由于原始的丙烯酰胺胶液为水溶液,塑料胶板的表面与胶液的表面张力差距不明显,导致在灌制过程中胶体和塑料胶板之间易于出现气泡,而且在电泳过程中由于胶体与塑料胶板之间的闭合不彻底导致样品向缝隙处渗出。
目前应对这一问题的主要方式是在胶板内表面接触凝胶的一侧镀一层膜,其主要目的是改变塑料胶板表面的张力,使其表面能增加,与胶液的表面能有明显的差值,从而保证胶液在内表面的铺展,但是该方法效果不是很明显。现有的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中含有体积分数为0.1%的十二烷基硫酸钠(SD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但是丙烯酰胺凝胶的高盐成分降低了SD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导致在表面起功能的SD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单体的绝对数量减少,而且实际的游离态SD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达不到这个浓度,因此这种浓度下的SDS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胶液的表面张力性质降低程度很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特殊的表面活性剂改性电泳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及应用。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表面活性剂改性电泳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包括浓缩胶和分离胶;
浓缩胶包含:0.05-1.0mol/L的PH缓冲溶液、混合胶溶液1%-10%(w/v)、SDS0.1%(w/v)、APS0.01%-1%(w/v)、TEMED0.0%-0.1%(w/v)、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0.0001%-0.01%(w/v);
分离胶包含:0.05-1.0mol/L的PH缓冲溶液、混合胶溶液2%-30%(w/v)、SDS0.1%(w/v)、APS0.01%-1%(w/v)、TEMED0.0%-0.1%(w/v)、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0.0001%-0.01%(w/v),甘油0%-15%(w/v);
其中,混合胶溶液由丙烯酰胺与甲叉二丙烯酰胺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伯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常州伯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41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结构的制作方法及其结构
- 下一篇:半导体结构及其形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