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金属矿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52844.6 | 申请日: | 2021-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874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利;张峻铭;胡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V1/18 | 分类号: | G01V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130015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 地震 勘探 数据 采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金属矿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包括: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构建初始观测系统;对所述初始观测系统的第一观测参数进行迭代优化,获得第二观测参数;基于所述第二观测参数构建目标观测系统,获得金属矿地震数据。本发明通过采取检波器不动的震源激发方式,选取不同于常规的观测参数,并减小环境噪声。通过对数据采集过程的修改,有效解决了金属矿地震勘探中由于矿体尺度小、不规则且倾角较大导致的信息采集不完全以及由于搬动检波器导致的环境噪声在单炮数据中位置不一致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矿地震勘探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金属矿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金属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采逐渐由浅层向深层发展,地震方法在金属矿勘察中具有分辨率高、探测深度大等优点,在矿产勘探逐渐走向深层的形势下,地震方法成为了一种极具潜力的找矿方法,但是目前的金属矿勘探技术基本是由石油勘探的技术转换而来。地震方法的应用效果与介质的结构、岩石性质及其复杂程度密切相关,在利用地震方法对金属矿体进行探测时,所涉及的地震地质条件却比石油勘探复杂。
目前的金属矿勘探仍沿用传统石油勘探的观测系统,然而金属矿勘探与油气勘探相比,矿体倾角较陡且不规则,这导致了矿体的反射信号较为散乱,而传统数据采集方式很难接收到完整的地震信号,导致了地震数据的信息不足。同时,由于金属矿的表层环境较为复杂,环境噪声发育,依赖于后续的噪声压制,而在传统数据采集方法,采集中会移动检波器,导致由于埋深等条件的改变而使环境噪声发生变化,且整个采集过程中,由于多次移动检波器导致耗时较长,周遭的环境噪声也更有可能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的环境噪声会给后续的噪声压制过程造成麻烦。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矿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通过改进地震数据的采集过程来解决金属矿勘探中存在的地震信号接收不完全和环境噪声变化过大难以压制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方案:一种金属矿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方法,包括:
采集观测系统参数,构建初始观测系统;
对所述初始观测系统的第一观测参数进行迭代优化,获得第二观测参数;
基于所述第二观测参数构建目标观测系统,获得金属矿地震数据。
优选地,所述系统参数包括勘探的测区范围、盖层及矿体性质、目的层的深度、地震波的双程旅行时范围。
优选地,获得所述第二观测参数还包括:
根据目标测区确定所述观测系统的第一观测参数;
基于所述观测系统和所述第一观测参数构建所述观测系统的正演模型,通过所述正演模型对所述第一观测参数进行分析,获得正演模拟结果;
基于所述正演模拟结果对所述第一观测参数进行迭代优化,获得第二观测参数。
优选地,所述第一观测参数包括道间距、最大炮检距、炮间距;其中,所述道间距为检波器间的距离,所述最大炮检距为炮点与最远检波器之间距离,所述炮间距为震源点之间的距离。
优选地,所述道间距公式为:
其中,r为道间距,s为目标体尺度,v为上覆地层速度,Fh为最高无混叠频率,θ为目标体倾角,Fm为目标地层主频。
优选地,所述最大炮检距公式为:
其中,t为反射波双程旅行时,Fp为反射波主频,Vrms为地层的均方根速度,A为精度参数,L为测区长度,N为接收道数。
优选地,所述炮间距公式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528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针对倾斜金属矿体成像方法
- 下一篇:背板固定器、背板及电子设备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