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便携式可折叠的雷达角反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6970.0 | 申请日: | 2021-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08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幸豪;孙志岗;李妍;刘畅;董彦鹏;蔡霖;李圣国;王书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7/38 | 分类号: | G01S7/3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云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83 | 代理人: | 张飙 |
地址: | 100854 北京市海淀区永***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可折叠 雷达 反射 装置 | ||
1.一种便携式可折叠的雷达角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骨架和反射单元组,所述反射单元组包括第一柔性反射单元和多个第二柔性反射单元,所述支撑骨架包括主支撑杆、底支撑杆、活动连杆和滑块;所述底支撑杆与所述主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所述活动连杆设置在所述主支撑杆和所述底支撑杆之间,并能在所述滑块带动下驱动所述底支撑杆相对所述主支撑杆收拢或伸展以使所述支撑骨架折叠或展开;其中,所述第一柔性反射单元和所述多个第二柔性反射单元在所述支撑骨架的支撑作用形成空间立体角反射结构;或者所述第一柔性反射单元和所述多个第二柔性反射单元随所述支撑骨架折叠而收折。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角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反射单元和所述多个第二柔性反射单元为能够吸收和/或反射电磁波的柔性织物。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角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反射单元至少包括第一反射层、第二反射层和第三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二反射层和所述第三反射层堆叠形成所述第二柔性反射单元,所述第一反射层的两反射面材质相同,所述第二反射层和所述第三反射层的两反射面材质不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角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的两侧反射面为雷达反射率达90%以上的电磁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层的一侧反射面为雷达反射率达90%以上的电磁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层的另一侧反射面为电磁吸波面;所述第三反射层的一侧反射面为雷达反射率达90%以上的电磁反射面,所述第三反射层的另一侧反射面为电磁吸波面。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角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反射层、所述第二反射层和所述第三反射层之间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地粘接设置。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雷达角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柔性反射单元和所述第一柔性反射单元之间通过魔术贴可拆卸地粘接设置。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雷达角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柔性反射单元为正方形,所述第二柔性反射单元为三角形;所述底支撑杆贯穿所述第一柔性反射单元的对角线且与所述第一柔性反射单元连接固定,所述第二柔性反射单元的直角边与所述第一柔性反射单元的对角线的一半连接固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雷达角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雷达角反射装置包括四个第二柔性反射单元,每个所述第二柔性反射单元的一角固定在所述主支撑杆上形成四组角反射结构。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雷达角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杆上设置有固定所述第二柔性反射单元的钩槽,所述第二柔性反射单元的一角设置有与所述钩槽相配的挂钩,所述第二柔性反射单元的一角通过将所述挂钩挂设在所述钩槽中以将所述第二柔性反射单元的一角固定在所述主支撑杆上。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雷达角反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支撑杆上还设置有底座、挡块和弹性元件和锁止结构,所述挡块和所述底座之间间隔一定距离,所述挡块和所述滑块之间设置有所述弹性元件;在所述雷达角反射装置展开状态下所述滑块压缩所述弹性元件,所述锁止结构将所述滑块在所述主支撑杆上的位置锁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机械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697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