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显微镜下脊柱微创手术的微创通道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3913.7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3329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晗祥;王翀;袁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晗祥 |
主分类号: | A61B17/02 | 分类号: | A61B1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一叶知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77 | 代理人: | 刘洪雨 |
地址: | 563000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显微镜 脊柱 手术 通道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显微镜下脊柱微创手术的微创通道装置,利用操作手柄和夹角调节件,可以令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绕支点相对转动,调节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之间的间距以调整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之间的夹角,从而使得第一支脚末端的第一挡片与第二支脚末端的第二挡片之间相对远离。而设置在第一支脚与第二支脚之间的附加杆可以沿其轴线方向进行平移,调节附加杆上的第三挡片的位置,并利用紧固件固定附加杆相对于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的相对位置。第一挡片和第二挡片可以很好地阻挡软组织,第三挡片可以非常容易地卡持在患者的关节突骨质上,从而起到非常好的扩张作用。此种微创通道装置的使用能够提供很好的术野,以便于术者施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显微镜下脊柱微创手术的微创通道装置。
背景技术
微创脊柱外科技术意味着在一定医疗风险下避免大切口,采用微小切口或穿刺通道,运用特殊的器械和装置,在影像仪器监视下或导航技术引导下,从正常的解剖结构到达病变处,使用各种微型的手动或电动器械和器材,在可视条件下完成整个手术过程,以达到比传统或标准的脊柱手术切口小、组织创伤小、出血少、操作精确度高、效果肯定、术后功能恢复快为目的。“脊柱外科”(minimally invasive spine surgery)要比“腔镜外科”、“内镜外科”(endoscopy surgery)、“小切口外科”(smaU incision surgery)和“显微外科”(mlcrosurgery)更为广泛。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不断发展,其中,在微创通道下可进行减压、融合等脊柱手术的核心步骤,通道建立过程的易用性、精确性、暴露范围的调节性等问题决定了手术的顺利程度。
目前广泛使用的双向微创通道多为以下几种:R396121、R302191等,但这些微创撑开通道均存在同样的问题:
1.这些双向微创通道都是向头尾两侧牵开,难以阻挡内外侧膨出的肌肉,影响术野。例如常常在沿棘突椎板剥离多裂肌后,头尾两侧撑开,多裂肌仍然会向内侧膨出,遮挡术野。
2.目前这些双向微创通道的设计,不利于撑开底部的多裂肌,导致多裂肌从底部膨出,遮挡术野。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显微镜下脊柱微创手术的微创通道装置,以阻挡内外侧膨出的肌肉,提供较好的术野,便于施术。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如下方式实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显微镜下脊柱微创手术的微创通道装置,包括:操作手柄,具有第一支脚和第二支脚,且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第二支脚固定交汇于支点,并可绕所述支点相对转动以调整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第二支脚之间的夹角;夹角调节件,连接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第二支脚,用于调节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第二支脚之间的间距;第一挡片,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脚的末端,且所述第一挡片与所述第一支脚之间的角度位于设定角度范围,所述设定角度范围在45°~135°之间;第二挡片,设置在所述第二支脚的末端,且所述第二挡片与所述第二支脚之间的角度位于所述设定角度范围;附加杆,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脚与所述第二支脚之间,可沿所述附加杆的轴线方向进行平移,其中,所述第一支脚上和/或所述第二支脚上设有紧固件,用于固定所述附加杆相对于所述第一支脚和所述第二支脚的相对位置;第三挡片,垂直设置在所述附加杆上,且所述第一挡片、所述第二挡片和所述第三挡片可合围成筒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晗祥,未经张晗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39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