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连接器电池拓扑架构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3872.1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59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陈佳;刘小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2;H02J7/10;H02M3/07;H02M3/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祝乐芳 |
地址: | 51908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连接器 电池 拓扑 架构 及其 控制 方法 电子设备 | ||
本公开涉及一种多连接器电池拓扑架构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包括:充电电路和单电芯电池;单电芯电池包括电池连接器,电池连接器至少包括第一电池连接器和第二电池连接器;充电电路包括Buck降压电路模块和电荷泵电路模块,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外接交直流适配器,所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电荷泵电路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电荷泵电路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第一电池连接器和第二电池连接器电连接;Buck降压电路模块将充电电压变换为第一目标电压值,电荷泵电路模块将第一目标电压值变换为第二目标电压值后分别输出第二目标电压值至单电芯电池的第一电池连接器和第二电池连接器,提高了单电芯电池的充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电池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连接器电池拓扑架构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充电电池,是充电次数有限的可充电的电池,可配合充电器使用。通过对电池进行充电,可使电池被再次利用,有利于满足经济环保的需求。电池的充电过程为其放电过程的逆过程,具体地,为将电能转换成储存在电池中的化学能的过程。
目前的电子设备中,主要使用单单电芯电池进行充电。但是,单单电芯电池由于电池充满电时,电压在4.5V左右,当充电电流超过8A时,电池端电路板发热会很严重。对于此,通常电池连接器也需要更换为阻抗更小、通流更大的电池连接器,导致硬件成本增加;同时,电池端电路板内的走线及散热处理也会更加困难。为了满足散热需求,通常的单电芯的电池端的充电功率为36W左右,导致充电效率较低。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一种多连接器电池拓扑架构及其控制方法、电子设备,提高了单电芯电池的充电效率。
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连接器电池拓扑架构,包括:充电电路和单电芯电池;
所述单电芯电池包括电池连接器,所述电池连接器至少包括第一电池连接器和第二电池连接器;
所述充电电路包括Buck降压电路模块和电荷泵电路模块,所述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入端外接交直流适配器,所述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荷泵电路模块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电荷泵电路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池连接器电连接;
所述Buck降压电路模块将充电电压变换为第一目标电压值,所述电荷泵电路模块将所述第一目标电压值变换为第二目标电压值后分别输出所述第二目标电压值至所述单电芯电池的第一电池连接器和所述第二电池连接器。
可选的,所述单电芯电池还包括正极片和负极片,所述正极片至少包括第一正极片和第二正极片,所述第一正极片通过第一正极耳与所述第一电池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正极片通过第二正极耳与所述第二电池连接器电连接;
所述第一正极片和所述第二正极片相互绝缘设置。
可选的,所述充电电路还包括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入端与所述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所述电荷泵电路模块的控制端电连接;
所述控制模块根据所述Buck降压电路模块输出的充电电流输出控制信号至所述电荷泵电路模块。
可选的,所述电荷泵电路模块至少包括第一电荷泵电路子模块、第二电荷泵电路子模块和第三电荷泵电路子模块;
所述第一电荷泵电路子模块的输入端、所述第二电荷泵电路子模块和所述第三电荷泵电路子模块的输入端分别与所述Buck降压电路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电路子模块的输出端、所述第二电荷泵电路子模块的输出端和所述第三电荷泵电路子模块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池连接器以及所述第二电池连接器电连接,所述第一电荷泵电路子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一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荷泵电路子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二输出端电连接,所述第三电荷泵电路子模块的控制端与所述控制模块的第三输出端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珠海市魅族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38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