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3698.0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882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胡晓;范奇;张成凯;余跃;胡泽祥;马国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蓝电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295 | 分类号: | H01B7/295;H01B13/24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既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59 | 代理人: | 邓世燕;杜雁春 |
地址: | 61133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b1 阻燃 电缆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电缆包括导体、绝缘层、挤压式隔氧层和外护套,其中:导体和挤包在导体上的绝缘层构成绝缘芯线,所述绝缘芯线绞制成缆芯,在缆芯外包覆挤压式隔氧层,所述挤压式隔氧层的内表面为锯齿形,在挤压式隔氧层外挤包外护套。本发明采用挤压式高隔氧层,即缆芯绞合后,直接进行高隔氧层挤出,通过采用挤压方式挤出,形成锯齿状隔氧层,这些锯齿状正好填满绝缘芯线之间的空隙,从而解决了因烟囱效应导致的阻燃性能降低的问题,并且节约材料,省去了填充绳、阻燃包带材料;同时阻燃效果提高,可达到GB/T 31247‑2014《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标准中B1级阻燃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多芯电缆指两芯或两芯以上的电缆,其结构包括缆芯、缆芯包覆层、隔氧层及外护套。其中,缆芯由绝缘芯线和填充绳绞合而成,缆芯外包覆一层或多层包带,包带外为挤包隔氧层,隔氧层外为外护套。
现有的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通常采用的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导体1、绝缘层2、填充绳3、包带4、隔氧层5、外护套6等。其中,填充绳3、包带4、隔氧层5、外护套6均采用高阻燃材料,其中,包带采用2~4层高阻燃包带,隔氧层厚度一般在2.5mm及以上。以达到B1级阻燃的效果。
现有技术方案存在的问题是:采用填充绳是无法紧密压实地对缆芯成缆间隙填充,在填充绳与芯线之间或填充绳之间始终会留有较多的空气间隙。并且,对于部分小截面的多芯电缆,由于芯线之间的间隙较小,无合适的填充绳填充芯线间的间隙,因此通常未使用填充绳。这样一来,绝缘芯线之间存在较大的间隙。
绝缘芯线是由可燃的材料制成的,在电缆燃烧条件下,绝缘芯线之间和填充绳之间的间隙中存在的空气,给可燃的绝缘芯线提供了燃烧所需氧气。绝缘芯线引燃后,顺着这些间隙向上蔓延,形成烟囱效应,并进一步加剧了绝缘芯线的燃烧,造成缆芯膨胀,破坏外护套的结壳性,进一步加剧了绝缘材料的燃烧,并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烟气,达不到B1级阻燃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了一种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及其制造方法。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包括导体、绝缘层、挤压式隔氧层和外护套,其中:导体和挤包在导体上的绝缘层构成绝缘芯线,所述绝缘芯线绞制成缆芯,在缆芯外包覆挤压式隔氧层,所述挤压式隔氧层的内表面为锯齿形,在挤压式隔氧层外挤包外护套;所述挤压式隔氧层的平均厚度t=0.8~2.0mm。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B1级高阻燃多芯电缆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制作绝缘芯线;
步骤二、成缆:将两根以上的绝缘芯线直接通过成缆机进行绞制,形成电缆的缆芯;
步骤三、在缆芯外挤包隔氧层:
通过挤塑机采用挤压式模具进行填充和隔氧层一次性挤出,使隔氧层紧密挤包在缆芯上,其中:所述挤压式模具的配模方法为:
(1)按如下公式确定模芯孔径D1:
D1=D0+k1
其中:D0为缆芯的最大外径;k1为模芯选取系数,k1=0.5~3.5mm;
(2)按如下公式确定模盖孔径D2:
D2=D0+2*t+k2
其中:t为隔氧层的平均厚度;k2为模盖选取系数,k2=-1.0~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蓝电电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蓝电电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36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