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铝合金工件表面纳米陶瓷膜层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2341.0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372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发明(设计)人: | 韩雪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25D11/04 | 分类号: | C25D11/04;C25D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大紫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8 | 代理人: | 秦亚群;张卓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铝合金 工件 表面 纳米 陶瓷膜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铝合金工件表面纳米陶瓷膜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铝合金工件表面预处理;
S2、将预处理后的铝合金工件置于电解液体系中;
S3、基于双极性变频脉冲方式,在铝合金工件表面进行多个周期的氧化电解过程,在铝合金工件表面形成纳米陶瓷膜层;其中,在一个脉冲周期中,正向脉冲占空比为一个脉冲周期的10~40%,负向脉冲占空比为一个脉冲周期的5~20%,且正向脉冲电压>负向脉冲电压;
S4、铝合金工件表面的纳米陶瓷膜层形成后,去离子水冲洗铝合金工件表面电解液;
S5、将铝合金工件置于30~65℃温度范围的去离子水中,保温10~40min,取出干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正向脉冲与负向脉冲的电压比为7: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双极性变频脉冲方式中,电解频率变动范围为500~3000Hz。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一个脉冲周期内,正向脉冲结束后设有第一间歇期,负向脉冲结束后设有第二间歇期,且第一间歇期的占空比大于第二间歇期的占空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电解液体系包括硅酸钠、偏铝酸钠、氟锆酸钠、月桂酸,且硅酸钠、偏铝酸钠、氟锆酸钠、月桂酸的份数分别为30~40份、1~5份、5~10份、3份。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铝合金工件的纳米陶瓷膜层中α-Al2O3晶体含量为5%~70%,,且α-Al2O3晶体在纳米陶瓷膜层中以纳米级晶粒致密沉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铝合金工件表面预处理包括采用除油剂对铝合金工件表面进行除油处理,除油剂为由NaOH溶液、Na2CO3溶液、Na3PO3溶液形成的混合溶液。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铝合金工件表面除油方法,包括:
S101、采用耐碱蚀材料对铝合金工件的孔洞堵孔;
S102、将铝合金工件置于除油剂中,缓慢加热至60~80℃,保温浸泡10~40min,除油剂降温至室温;
S103、取出铝合金工件,用Ph为6.2~6.8酸性清洗剂进行第一次清洗;
S104、用去离子水对铝合金工件进行第二次冲洗;
S105、重复步骤S102至步骤S104,直至铝合金工件表面油污处理完全;
S106、拆除铝合金工件孔洞上的耐碱蚀材料,采用酒精或丙酮对铝合金工件孔洞进行清洗;
S107、用去离子水对铝合金工件清洗,干燥后备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2341.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进行扩展的多功能汽车座椅
- 下一篇:一种疏水活性炭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