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发动机导管两端余量数字化柔性加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41650.6 | 申请日: | 2021-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3499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杨茜;杨晓东;潘宝山;段聪毅;杜青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B23Q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04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发动机 导管 两端 余量 数字化 柔性 加工 方法 | ||
一种航空发动机导管两端余量数字化柔性加工方法,步骤为:为导管配置缓存机构,先通过虚拟仿真确定位置并传输给缓存机构自动定位,然后在需要机械手夹持的导管直线段两侧确定缓存机构夹持位置,实现导管缓存定位;确定导管缓存摆放姿态,需要夹持与切割位置相邻的导管直线段,同时需要将导管的切割端水平放置;当线内机械手对导管进行二次夹持时,需要利用机械手另一侧的夹持装置进行夹持,使导管的切割端位于机械手的工作端;当线内机械手完成导管的二次夹持后,先通过线下虚拟仿真进行编程,按照编程程序将导管传递至线内的自动切端、光学定位、平端及去毛刺工位,最终完成整根导管的两端余量数字化柔性加工。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航空发动机零部件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航空发动机导管两端余量数字化柔性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航空发动机导管通常为空间曲面结构(如图1~5所示),导管弯曲后管端通常留有余量需要去除,并对管端进行平端去毛刺处理。管端余量的处理方法主要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具体为:
第一个阶段:在导管不具备三维数字建模的时期,主要利用标准件及定位工装划线确定切端位置,之后再根据划线位置并利用锯条进行手工切割,切割后再利用锉刀修正端面质量,该阶段的管端加工精度容易受到标准件精度、工装精度、划线精度、手工切割精度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第二个阶段:导管具备了三维数字建模的时期,为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加工奠定了基础,并且实现了基于划线位置或测量机测量的余量,可在自动切割设备上进行切割,且切割位置由设备自动定位确定,切割后再进行机械平端去毛刺处理;但是,该阶段的切割过程需要预留平端、焊接等余量,并且需要人工参与来实现,因此管端加工精度容易受人工划线位置、自动定尺机构精度、平端技能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第三个阶段:将管端余量去除工艺集成在自动化生产线中,实现了基于数值模型的自动弯曲、测量、修正、切端、平端、去毛刺等工序的集成。但是,在自动化加工过程中,需要机械手全程夹持实现,受到机械手夹持位置、夹持精度、管端余量、机械手结构等硬件机构的限制,目前第一端无法进行余量去除,在进行实现末端余量的自动加工时,尽管第一端的余量通过弯曲精度保证,但两端余量均较小的导管,弯曲夹持的第一端就需要弯曲后去除,目前只能在线下根据余量值利用单机自动化加工的方法去除,因此加工精度及加工率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航空发动机导管两端余量数字化柔性加工方法,能够实现线内导管两端余量去除,可有效提高导管全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数字化加工的应用率,突破了导管自动化线内管端数字化柔性加工的技术空白,且全过程自动化加工率提升15%以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航空发动机导管两端余量数字化柔性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为导管配置缓存机构,该缓存机构基于管型数模的空间位置自动调整,先通过虚拟仿真确定位置并传输给缓存机构自动定位,然后在需要机械手夹持的导管直线段两侧确定缓存机构夹持位置,缓存机构夹持位置为与机械手夹持段相邻的两个导管直线段,以实现导管的缓存定位;
步骤二:确定导管缓存摆放姿态,为了保证切割过程中导管的夹持刚性,需要夹持与切割位置相邻的导管直线段,若与切割位置相邻的导管直线段短于45mm,则放弃夹持,并重新选取满足要求的夹持位置;同时,为了保证空间定位的便利性和切端位置识别的快捷性,需要将导管的切割端水平放置;
步骤三:当线内机械手对导管进行二次夹持时,需要利用机械手另一侧的夹持装置进行夹持,使导管的切割端位于机械手的工作端;
步骤四:当线内机械手完成导管的二次夹持后,先通过线下虚拟仿真进行编程,按照编程程序将导管传递至线内的自动切端、光学定位、平端及去毛刺工位,最终完成整根导管的两端余量数字化柔性加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航发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4165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循环电解水制造用叠片式电解槽及其叠片工艺
- 下一篇:一种防水防触电的接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