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次成型陶网眼过滤陶瓷、模具及其制作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36087.3 | 申请日: | 2021-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7971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8 |
发明(设计)人: | 郑文贵;陈婉艺;陈金通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化巧工匠陶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33/04 | 分类号: | C04B33/04;C04B33/13;C04B33/16;B28B7/18;B28B1/26;B28B1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权智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38 | 代理人: | 余喜娣 |
地址: | 362500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次 成型 网眼 过滤 陶瓷 模具 及其 制作 工艺 | ||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陶瓷领域,具体涉及一次成型陶网眼过滤陶陶瓷、模具及其制作工艺。该种一次成型网眼过滤陶瓷,底面为开有多个孔径大于0.1mm过滤孔的过滤面,原料包括龙岩高岭土、新西兰多水高岭土、澳洲高岭土、氧化锆、石英、纳米二氧化钛、氟树脂粉、润滑添加剂。该种一次成型网眼过滤陶瓷使用了多种高岭土的混合物并加入多种添加剂一体成型后直接接烧制而成。使用一次成型网眼过滤陶瓷制作的模具,可实现快速脱模,减少脱模时导致坯体开裂或产生边缘性损伤,提高生产效率和成品率,降低生产成本。本发明提供的一次成型网眼过滤陶瓷,具有耐高温、抗氧化、抗腐蚀等特点,在机械、航空航天、生活用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功能性陶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成型陶网眼过滤陶陶瓷、模具及其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传统的过滤片通常是金属或者塑料制成,陶瓷过滤片具有耐高温、低密度、高比强、高比模、抗氧化、抗烧蚀、对裂纹不敏感,不发生灾难性毁损等特点,在机械、航空航天、核、能源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现有的陶瓷制品坯体的打孔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激光打孔,一种是机械打孔,激光打孔方法主要采用激光,利用光学聚焦技术可以把激光汇聚在微米量级的极小范围内,从而可获得105~1015W/cm2极高的光照功率密度,利用激光的高温使被照射区的材料瞬间熔化直至气化,并在强烈冲击波下爆射式地去除。但是,陶瓷属硬、脆材料,热稳定性较差,这种激光加工方法往往在材料加工表面不可避免存在由于热应力而产生的微裂纹,从而影响加工产品的合格率和加工质量;另外,激光工过程由蒸发和喷射产生的微颗粒灰尘,也影响了精密器件加工质量和性能。机械打孔是在陶瓷坯体未烧结时,通过人工进行钻孔完成,人工操作的力度和位置上很难把握,且容易造成坯体的损坏,工作效率低,使用很不方便。
现有的陶瓷过滤片的加工的难度大,且加工过程容易对构件产生边缘性损伤,使得陶瓷过滤片的产量低、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高,如何解决上述问题,是陶瓷过滤片生产企业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一次成型陶网眼过滤陶陶瓷及其制作工艺,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一次成型网眼过滤陶瓷,所述网眼过滤陶瓷底面为开有多个孔径大于0.1mm过滤孔的过滤面,所述一次成型网眼过滤陶瓷坯体的原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分:龙岩高岭土30-40份、新西兰多水高岭土20-30份、澳洲高岭土10-15份、氧化锆5-10份、石英5-10份、纳米二氧化钛1-5份、氟树脂粉2-5份、润滑添加剂1-5份。
进一步的,润滑添加剂的原料组分按质量百分比,比例如下:硬脂酸钙20-30%、液体石蜡10-15%、乳化剂10-15%、甘油40-50%。
进一步的,网眼过滤陶瓷底面过滤孔的孔径为0.1mm-1.5cm。
用于一次成型网眼过滤陶瓷制作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外模、内模、成孔模,所述内膜套设于外模内,所述成孔模包括底座和设置于底座上的成孔针,所述内模包括多瓣,内模与成孔模底座合模时围成模腔,所述成孔模底座可分离的设置于内模底部,且成孔针朝向内模的模腔内。
进一步的,成孔模底座内设有供成孔针活动的伸缩通道,所述成孔模还包括设置于壳体内的收针装置和卡紧装置,收针装置与成孔针连接用于控制成孔针向底座内移动,所述卡紧装置用于在成孔针向底座外伸出至极值时将其卡紧。
进一步的,外模上设有用于定位并固定成孔模底座的安装槽。
进一步的,收针装置包括弹簧和金属顶块,所述弹簧一端与底座底部连接,另一端通过金属顶块与成孔针连接。
进一步的,卡紧装置包括设置于伸缩通道内的卡环,所述成孔针上设有环形槽,所述成孔针向底座外伸出至极值时卡环将环形槽卡紧。
一种一次成型网眼过滤陶瓷的制作工艺,使用上述的模具制作一次成型网眼过滤陶瓷的生产,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化巧工匠陶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德化巧工匠陶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3608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