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非金属管表面温度无损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27904.9 | 申请日: | 2021-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3758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肖春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斯高蕊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22 | 分类号: | G01K7/22;G01K1/1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1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金属管 表面温度 无损 测量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金属管表面温度无损测量装置,属于非金属管检测技术领域,一种非金属管表面温度无损测量装置,包括非金属管主体,非金属管主体上套接有测温环,测温环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柔性测温块,相邻两个柔性测温块之间连接有弹性连接带,非金属管主体的外壁上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控制箱的顶端安装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轮,传动轮与测温环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柔性外壳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与传动带相匹配的摩擦层,本方案的测温环可通过拉伸和拼接调整总体长度和大小,以便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非金属管的测温,测温环整体贴附在管道外壁上,方便拆装。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金属管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非金属管表面温度无损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非金属管具有质量轻、耐腐蚀、抗结垢、输送流体阻力小,施工快捷、简便等优点,已经广泛应用于市政、建筑给排水、燃气、供热采暖、农用节水灌溉排污、矿山矿物输送以及油气田领域注水、注醇、输送油气等。随着非金属管的大规模和广泛运用,非金属管材失效的情况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管材的耐磨损性能是考核管材耐用性能的重要指标。
通过选用有效的测试热疲劳的试验方法与装置,模拟出实际工况下管道的受热能力,获得的试验数据能够准确的反应非金属管材本身的性能。因此,获取真实有效的管道受热变化数据对于非金属管材生产方、使用方法以及失效分析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工程实际价值。
而对于目前的非金属管道的测试,通常需要在管道上开孔再安装热电偶来获得实验过程中的管壁温度,而部分非金属管道结构强度较低,不如金属管道结构稳定,在开孔或开槽后局部结构强度快速下降,受热后开孔位置更容易产生热疲劳,所以开孔后的非金属管道不易准谱反应管道的实际工作性能,所以需要一种对于管壁温度无损测量的装置。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非金属管表面温度无损测量装置,本方案使用可变形和拆装的柔性测温块拼接构成用于管道外壁测温的测温环,测温环可通过拉伸和拼接调整总体长度和大小,以便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非金属管的测温,测温环整体贴附在管道外壁上,方便拆装,且不会对管道造成物理伤害。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非金属管表面温度无损测量装置,包括非金属管主体,非金属管主体上套接有测温环,测温环包括多个均匀分布的柔性测温块,相邻两个柔性测温块之间连接有弹性连接带,柔性测温块包括柔性外壳内安装有热敏电阻,柔性外壳靠近非金属管主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测温板,柔性外壳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一对与热敏电阻相匹配的接线柱,多个接线柱之间连接有复合线缆,非金属管主体的外壁上放置有支撑座,支撑座上固定连接有控制箱,控制箱的顶端安装有步进电机,步进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上固定连接有传动轮,传动轮与测温环之间连接有传动带,柔性外壳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与传动带相匹配的摩擦层,本方案的测温环可通过拉伸和拼接调整总体长度和大小,以便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非金属管的测温,测温环整体贴附在管道外壁上,方便拆装,且不会对管道造成物理伤害。
进一步的,弹性连接带包括C型硅胶带,C型硅胶带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卡板,柔性外壳的外壁上开设有与卡板相匹配的卡槽,C型硅胶带的两端之间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弹性绳,使弹性连接带整体具有较强的延展性和弹性,使测温环包覆在管道上时可进行拉伸调整,使测温环可牢牢束缚在管道表面,以此适应不同尺寸的管道。
进一步的,柔性外壳由弹性橡胶材料制成,柔性外壳上包覆有隔热层,柔性外壳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热敏电阻相匹配的内缓冲层,在进行测温环进行调整时,柔性外壳产生弯曲,热敏电阻包括两个通过柔性导电膜串联的电阻块,电阻块分布在柔性外壳两侧,防止热敏电阻因柔性外壳弯曲而折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斯高蕊机械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南通斯高蕊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79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