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工程水土流失监测内容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5276.0 | 申请日: | 2021-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40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2 |
发明(设计)人: | 于书萍;唐峰;齐春雨;田苡菲;尚海龙;张跃飞;王振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江河中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申星宇 |
地址: | 100073 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工程 水土流失 监测 内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工程水土流失监测内容及方法,确定建筑工程内土壤侵蚀主要为水力侵蚀,水土流失因子主要监测内容为水力侵蚀。本发明通过收集相关工程资料,水土保持防治措施的数量和质量;防护工程的稳定性、完好程度和运行情况;各项防治措施的拦渣、排水效果;林草措施成活率保存率、生长情况及覆盖率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结合有关工程资料,推算出因工程建设引起的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扰动地表面积、水土流失防治责任范围、工程建设区面积、直接影响区面积、水土保持措施防治面积、防治责任范围内可绿化面积和已采取的植物措施面积;并由此测定、验证水影响评价报告中确定的水土流失防治指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水土流失监测内容及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水土流失是指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特别是对水土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经营,使土壤的覆盖物遭受破坏,裸露的土壤受水力冲蚀,流失量大于母质层育化成土壤的量,土壤流失由表土流失、心土流失而至母质流失,终使岩石暴露,
在建筑工程中,容易出现水土流失的状况,水土流失不仅会对施工建筑造成威胁,也会对建筑的寿命造成影响,而现有的建筑工程中无法建筑工地内水土流失的事实情况进行监测,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建筑工程水土流失监测内容及方法。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建筑工程水土流失监测内容及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工程水土流失监测内容及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监测内容:
(1)水土流失因子监测
确定建筑工程内土壤侵蚀主要为水力侵蚀,水土流失因子主要监测内容为水力侵蚀,水力侵蚀影响因子主要包括降雨、地形和林草植被;
(2)水土流失危害监测
调查监测工程建设以来造成的水土流失情况和水土流失对工程建设、周边地区环境安全的影响,重点包括水蚀程度、植被的破坏情况、河沟输沙量、水体填埋和淤塞情况、重力侵蚀诱发情况、已有水土保持工程的破坏情况和地貌改变情况;
B、监测程序:
(1)在建筑工程建设前,根据水土保持方案,监测防治责任范围内土壤流失面积;
(2)工程建设过程中,根据监测分区、监测点和设施布设情况,按照监测频次,监测水土流失情况,采集影像资料,并进行记录;
C、水土流失状况监测方法:
(1)明确水土保流失防治区:分为施工防治区、施工道路防治区、异渣土堆施防治区、土方开挖防治区、施工围堰防治区;
(2)获取目标建筑工程的遥感图像,对遥感图像进行图像预处理,基于图像预处理后的遥感图像,构建虚拟建筑工地模型,通过计算机软件解算出监测区域的图形和面积;
(3)水力侵蚀影响因子监测方法:
a、采集待评估区域的年降雨量、各月降雨量、不同土壤的百分比含量和植被覆盖指数,并计算评估因子赋值;
降雨侵蚀力R的计算公式为:
其中,p表示年降雨量,单位为mm;Pc表示各月降雨量,单位为mm;c表示降雨月份,lg(·)表示对数运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江河中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未经北京江河中基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52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内容再现系统、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提供装置、内容再现程序和内容提供程序
- 内容记录系统、内容记录方法、内容记录设备和内容接收设备
- 内容服务系统、内容服务器、内容终端及内容服务方法
- 内容分发系统、内容分发装置、内容再生终端及内容分发方法
- 内容发布、内容获取的方法、内容发布装置及内容传播系统
- 内容提供装置、内容提供方法、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
- 内容传输设备、内容传输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发送设备、内容发送方法、内容再现设备、内容再现方法、程序及内容分发系统
- 内容再现装置、内容再现方法、内容再现程序及内容提供系统
- 内容记录装置、内容编辑装置、内容再生装置、内容记录方法、内容编辑方法、以及内容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