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乘用车天幕顶盖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21326.8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42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王火文;欧阳俊珩;曹文超;张晗;江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J7/00 | 分类号: | B60J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252 | 代理人: | 隋勤 |
地址: | 23060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乘用车 天幕 顶盖 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乘用车天幕顶盖结构,包括天幕框架以及天幕玻璃;天幕框架包括呈矩形依次连接的前横梁外板、左加强梁外板、顶盖外板后段以及右加强梁外板,且天幕框架的上表面设有连续的打胶面;天幕玻璃通过胶条设置在天幕框架上,且天幕框架的各部分结构与天幕玻璃之间均设有限位条,限位条靠近天幕玻璃边缘的一侧设有玻璃胶以增强天幕玻璃与天幕框架的连接强度;天幕框架的下方设有与其相互对应的内加强框架。本发明通过天幕框架的分块设计,可以降低顶盖模具成本,同时可以对不同部位的板设置不同的厚度来实现轻量化设计;通过内加强框架形成一个内加强环结构,增加车体的刚度;通过限位条与玻璃胶提升天幕框架和天幕玻璃之间的连接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天窗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乘用车天幕顶盖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造型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汽车顶盖也不例外,从无天窗顶盖发展到带天窗顶盖,再到现如今的天幕顶盖,对顶盖的结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目前市场上的汽车可分为带有天窗和不带天窗两种类型,带有天窗的车型成本较高,价格相对较贵,且传统的天窗受限于结构开口面积较小,采光效果不理想,需开发一种用于天幕汽车顶盖的车体结构,改善外观品质,降低车身重量,实现整车轻量化设计和降低整车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乘用车天幕顶盖结构,实现玻璃天幕顶和车体的连接,使天幕玻璃顶的面积增大,增加透光面积;通过天幕玻璃顶替换全景天窗可以实现重量降低、开发成本降低,实现整车降重,降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乘用车天幕顶盖结构,包括天幕框架以及天幕玻璃;
所述天幕框架包括呈矩形依次连接的前横梁外板、左加强梁外板、顶盖外板后段以及右加强梁外板,且所述天幕框架的上表面设有连续的打胶面;
所述天幕玻璃通过胶条设置在所述天幕框架上,且所述天幕框架的各部分结构与所述天幕玻璃之间均设有限位条,所述限位条靠近所述天幕玻璃边缘的一侧设有玻璃胶以增强所述天幕玻璃与所述天幕框架的连接强度;
所述天幕框架的下方设有与其相互对应的内加强框架,所述内加强框架包括呈矩形依次连接的顶盖前横梁、左加强梁内板、后横梁加强板以及右加强梁内板。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乘用车天幕顶盖结构,所述顶盖外板后段上还设有防水凹槽,所述防水凹槽位于所述天幕玻璃和所述顶盖外板后段的搭接处与玻璃胶之间。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乘用车天幕顶盖结构,所述防水凹槽的深度为10mm。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乘用车天幕顶盖结构,所述左加强梁外板靠近所述天幕玻璃的边缘处向下弯折,且其弯折处与车身的侧围外板形成防水凹槽;所述左加强梁外板上的玻璃胶与弯折处之间的距离大于5mm。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乘用车天幕顶盖结构,所述左加强梁内板朝向车身内侧凹陷,且其凹陷处与所述左加强梁内板之间形成加强空腔,所述加强空腔用于提升所述天幕玻璃的搭接刚度。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乘用车天幕顶盖结构,所述右加强梁外板靠近所述天幕玻璃的边缘处向下弯折,且其弯折处与车身的侧围外板形成防水凹槽;所述右加强梁外板上的玻璃胶与弯折处之间的距离大于5mm。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乘用车天幕顶盖结构,所述右加强梁内板朝向车身内侧凹陷,且其凹陷处与所述右加强梁内板之间形成加强空腔,所述加强空腔用于提升所述天幕玻璃的搭接刚度。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的乘用车天幕顶盖结构,所述天幕玻璃与所述顶盖前横梁外板之间设有两处限位条,每处限位条靠近所述天幕玻璃边缘的一侧均设有玻璃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2132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