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废弃泥潭治理和水系景观再造的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17176.3 | 申请日: | 2021-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299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阳;舒松;陈新喜;李赟;边辉;于健伟;汤敏;余清江;房晓宇;李尧;倪士鑫;代僵浩;余少乐;吴振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E02B3/12;E02B3/16;E02D3/00;E02D5/46;C02F3/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王红艺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废弃 泥潭 治理 水系 景观 再造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弃泥潭治理和水系景观再造的施工方法,包括: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对泥潭进行表层清淤,将表层的淤泥固化后作为填土;步骤S2:对泥潭的地基进行原位固结,提升泥潭的地基承载力;步骤S3:提供防渗膜,将防渗膜铺设于泥潭的泥水界面处;步骤S4:提供挡墙,将挡墙立设于泥潭的边坡,在挡墙上种植植物;步骤S5:构建泥潭的水生态系统;步骤S6:提供水环境监测系统,利用水环境监测系统对泥潭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控。本发明对泥潭表层清淤,地基原位固结,提升泥潭的地基承载力;通过防渗膜稳固泥水界面;利用水环境监测系统对泥潭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控,实现废弃泥潭生态治理再利用,挖掘废地价值实现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指一种废弃泥潭治理和水系景观再造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日益短缺及环境保护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城市周边废弃地再利用及深度开发,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环境,逐渐成为社会发展需求。受自然因素及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城市废弃地往往存在地貌环境破坏严重,生态环境退化。如何挖掘废地价值,进行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塑,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废弃泥潭治理和水系景观再造的施工方法,解决现有技术中难以挖掘泥潭的废地价值进行生态修复与景观重塑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一种废弃泥潭治理和水系景观再造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1:对泥潭进行表层清淤,将表层的淤泥固化后作为填土;
步骤S2:对所述泥潭的地基进行原位固结,提升所述泥潭的地基承载力;
步骤S3:提供防渗膜,将所述防渗膜铺设于所述泥潭的泥水界面处;
步骤S4:提供挡墙,将所述挡墙立设于所述泥潭的边坡,在所述挡墙上种植植物;
步骤S5:构建所述泥潭的水生态系统;
步骤S6:提供水环境监测系统,利用所述水环境监测系统对所述泥潭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控。
本发明废弃泥潭治理和水系景观再造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S1包括:
采用高压水泵冲刷所述泥潭表层的淤泥形成泥浆;
对所述泥浆进行初步的水土分离处理;
采用土工袋拦截泥所述泥浆的泥土颗粒,实现淤泥固化。
本发明废弃泥潭治理和水系景观再造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S2包括:
提供水灰比为0.7的固化剂,通过水泥搅拌桩采用四搅两喷的施工工艺,进行原位固结。
本发明废弃泥潭治理和水系景观再造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S3包括:
将所述泥潭分区,按设计的顺序和方向铺设所述防渗膜;
铺设所述防渗膜时,将相邻两个所述防渗膜通过搭接方式连接,且搭接形成的接缝相互错开。
本发明废弃泥潭治理和水系景观再造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S3还包括:
开挖锚固沟,将所述防渗膜的端部设于所述锚固沟内,采用回填土回填于所述锚固沟内以压设固定于所述防渗膜的端部。
本发明废弃泥潭治理和水系景观再造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S4还包括:
在所述挡墙上采用人工配合挖机进行种植土回填,分层摊铺所述种植土。
本发明废弃泥潭治理和水系景观再造的施工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步骤S5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71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