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魔芋与巨菌草间作防治杂草的生态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13164.3 | 申请日: | 2021-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193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卢俊;张仲凯;齐庆俊;敖文;武仕凡;董加红;文静;张艳;卢来稳;张利红;尹俊叶;刘丹;李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源县金地魔芋种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25 | 分类号: | A01G22/25;A01G20/00;A01G13/00;A01C2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宏知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0260 | 代理人: | 梁山丹 |
地址: | 655500 云南省***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魔芋 巨菌草 间作 防治 杂草 生态 栽培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魔芋与巨菌草间作防治杂草的生态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种植地的选择;种茎选择;土地整理与农家肥施用;规范栽培;病虫害防治。本发明保护魔芋种植地的生长环境,减少土壤污染,提高亩产值,增加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态栽培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魔芋与巨菌草间作防治杂草的生态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魔芋(Amorphophallus konjac)又名蒟蒻,属于天南星科(Araceae)魔芋属(Amorphophallus blume),多年生块茎植物,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陕西等地。魔芋块茎中含有丰富的葡甘露聚糖,它具有吸水性、凝胶性、粘结性、低热可食的特性,在食品加工、日用化学、保健品等都有广泛的应用。魔芋具有水平降血糖、降血脂、降压、散毒、养颜、通脉、减肥、通便、开胃等多功能,是健康食品。
巨菌草,是由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菌草技术发明人林占熺,于1983年引进中国,经过20多年培育出适合我国气候土壤环境的草种,并由林占熺研究员以“巨菌草”命名。
多年生禾本科直立丛生型植物,具有较强的分蘖能力。这是一种适宜在热带、亚热带、温带生长和人工栽培的高产优质菌草。植株高大,抗逆性强,产量高,粗蛋白和糖分含量高,直立、丛生、根系发达。巨菌草光合与蒸腾之比较低,因此,巨菌草的生长除需高温外,还需湿润的土壤条件。巨菌草能耐受短期的干旱,但不耐涝。
巨菌草是高产优质的菌草之一,用巨菌草作为培养料,已知可栽培香菇、灵芝等49种食用菌、药用菌。除了作为菌料外,还可做饲料,同时还是水土保持的优良草种。08年开始应用于生物质发电、纤维板、制造燃料乙醇等能源用途。
然而,魔芋种植时,未探索魔芋的适合间作物群体,未实行合理间作,一地多用,立体种植,不能充分利用光能和地方,单位面积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不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魔芋与巨菌草间作防治杂草的生态栽培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魔芋与巨菌草间作防治杂草的生态栽培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种植地的选择;
魔芋宜选择半阴、温暖、湿润的地块栽培;
巨菌草种植地选择同魔芋一样;
S2种茎选择;
魔芋选用抗病性强的新品种金地1号,外观形态为球茎圆形或椭圆形,芽窝小而浅,球茎充实,顶芽粗壮,无病,无伤,顶芽鲜红色,单个重量在0.01~0.2kg的良种。播种前将种芋翻晒1~2天,下种前,再用多元消毒粉拌种;
巨菌草:挑选生长健康、未遭受病虫害的茎杆,按每节亩1-2个芽培育成苗移栽。
S3土地整理与农家肥施用;
魔芋:于2月底3月初对预种植地块进行深耕、晒土、细垡,以1.5m的墒面宽起垄,垄高25cm左右,沟宽30cm左右,以利于排水,为魔芋生长过程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高钾复合肥为辅,重施底肥,补施追肥。亩施腐熟农家肥2000kg、氮磷钾复合肥20kg作为底肥,追肥分两次,第一次追肥在6月下旬,亩施复合肥40kg;第二次追肥在8月中旬,亩施复合肥20kg;
巨菌草:巨菌草适合生长在疏松透气的土壤中,栽种巨菌草可以使用微量元素含量较为丰富、排水性较好的腐殖土,栽种前还需要对土壤进行翻新晾晒,消灭其中的害虫,也可以向土壤中施加底肥,提高土壤的含肥量;
S4规范栽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源县金地魔芋种业有限公司,未经富源县金地魔芋种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1316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压力式污水过滤反应装置
- 下一篇:一种烷基酚类清净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