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六氟化硫气体全流程周期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110907514.5 | 申请日: | 202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888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立军;曾四鸣;刘克成;韩鹤松;高燕宁;石荣雪;王颖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 13120 | 代理人: | 付晓娣 |
地址: | 050011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六氟化硫 气体 流程 周期 监控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六氟化硫气体全流程周期监控系统,该系统应用于六氟化硫气体技术领域,包括:智能终端、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物联网云平台;智能终端用于扫描目标电气设备上预先设置的RFID标签,根据RFID标签识别目标电气设备的设备信息数据,并将设备信息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物联网云平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目标电气设备对应的六氟化硫气体的使用参数数据,并将使用参数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物联网云平台;物联网云平台用于基于设备信息数据、使用参数数据生成六氟化硫气体的跟踪管理记录,以实现六氟化硫气体的全流程周期监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六氟化硫气体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六氟化硫气体全流程周期监控系统。
背景技术
六氟化硫气体作为最常见的绝缘灭弧介质,一直以来都被广泛应用于GIS、断路器、电压(流)互感器等各类电力设备中,但它除了具有极佳的绝缘性能之外,还会产生严重的温室效应,被列为禁止排放的六种温室气体之一。随着各种六氟化硫电气设备的大幅度投入运行,六氟化硫监督的复杂性也在逐步增加,六氟化硫电气设备的检修量也相应逐步増多。
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人工检测记录来实现六氟化硫气体的管理,此方法人力成本较高,且不够便捷。因此,如何提供一种低人力成本、便捷的六氟化硫气体管理方案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六氟化硫气体全流程周期监控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了一种六氟化硫气体全流程周期监控系统,包括:
智能终端、数据采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物联网云平台;
所述智能终端用于扫描目标电气设备上预先设置的RFID标签,根据所述RFID标签识别目标电气设备的设备信息数据,并将所述设备信息数据通过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物联网云平台;所述目标电气设备为六氟化硫电气设备;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目标电气设备对应的六氟化硫气体的使用参数数据,并将所述使用参数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物联网云平台;
所述物联网云平台用于基于所述设备信息数据、所述使用参数数据生成所述六氟化硫气体的跟踪管理记录,以实现六氟化硫气体的全流程周期监控。
可选的,所述使用参数数据包括所述六氟化硫气体对应的充气钢瓶的第一重量数据、所述目标电气设备内的六氟化硫气体的第二重量数据、所述六氟化硫气体对应的回收装置的第三重量数据;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第一重量采集装置、第二重量采集装置、第三重量采集装置;
所述第一重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第一重量数据,并将所述第一重量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物联网云平台;
所述第二重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第二重量数据,并将所述第二重量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物联网云平台;
所述第三重量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第三重量数据,并将所述第三重量数据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至所述物联网云平台。
可选的,所述跟踪管理记录包括气体入库记录、气体使用记录以及气体回收记录;
所述物联网云平台用于根据所述第一重量数据生成气体入库记录,根据所述第一重量数据和所述第二重量数据生成气体使用记录,根据第一重量数据、第二重量数据和第三重量数据生成气体回收记录。
可选的,六氟化硫气体全流程周期监控系统还包括标签生成模块;
所述标签生成模块用于根据目标电气设备的设备信息数据生成RFID标签。
可选的,所述智能终端还用于根据所述六氟化硫气体对应的充气钢瓶的编号查询所述六氟化硫气体的跟踪管理记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河北能源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751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