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能源汽车框架电池和电子连接器一体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10906883.2 | 申请日: | 2021-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59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07 |
发明(设计)人: | 徐国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钜恒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49 | 分类号: | H01M50/249;H01M50/258;H01M50/262;H01M50/289;H01M50/296;H01M50/503 |
代理公司: | 合肥方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58 | 代理人: | 倪萍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能源 汽车 框架 电池 电子 连接器 一体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框架电池和电子连接器一体组件,包括框架电池组件、电子连接组件、框架主体、绝缘防护层、电池包、加固连接板、电连接板、对接螺柱、连接座、对接螺纹槽、A电性对接片、B电性对接片,首先框架电池组件能够作为新能源汽车的框架支柱,在实现强度支撑的同时,也能对汽车进行供电,大大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的续航能力,其次电子连接组件不仅能够将多个框架电池组件进行对接,使其成为组合体,增加长度,利于生产安装,此外电性对接片亦可与B电性对接片和电连接板电性接触,继而利于框架电池组件内部的电池包借助电连接板、A电性对接片和B电性对接片对外进行供电,最终方便了新能源汽车的通电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框架电池和电子连接器一体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世界能源紧缺及环保的要求,传统以汽油及柴油为能源的汽车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及冲击,环保节能的电动汽车成为汽车行业的一种重要的分支,电动汽车正好满足能源和环保的双重要求。电动汽车中关键的部件就是电池,电池的合理布局及安装能给电动汽车提供更大的动力,为了节约电池安装空间,现有的电动汽车中,一般都是将电池装配到电池框架内,电池框架固定到电动汽车底盘上,但是因现有技术中的电池能量密度较低,因此影响了汽车的续航能力,大大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效率。
根据上述,现有技术中缺乏一种汽车框架电池和电子连接器组件,在能满足支撑强度和电性连接安全的同时,也能作为补充电源对汽车进行供电。最终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一种新能源汽车框架电池和电子连接器一体组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汽车框架电池和电子连接器一体组件,来解决背景技术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能源汽车框架电池和电子连接器一体组件,包括框架电池组件和电子连接组件,所述的框架电池组件由框架主体、绝缘防护层、电池包、加固连接板、电连接板和对接螺柱组成,所述的电子连接组件由连接座、对接螺纹槽、A电性对接片和B电性对接片组成,所述的电子连接组件安装于框架电池组件上下两端,所述的绝缘防护层固设于框架主体内部左右两侧,所述的绝缘防护层与框架主体采用紧配连接,所述的电池包固设于绝缘防护层内部,所述的电池包与绝缘防护层采用耐高温胶粘剂连接,所述的加固连接板固设于框架主体顶部和底部外侧,所述的加固连接板与框架主体一体成型,所述的电连接板固设于框架主体顶部和底部内侧,所述的电连接板与框架主体采用内六角螺栓连接,且所述的电连接板与电池包采用电性连接,所述的对接螺柱固设于框架主体顶部和底部中端,所述的对接螺柱与框架主体一体成型,所述的连接座安装于框架主体顶部和底部,所述的连接座与框架主体采用活动连接,所述的对接螺纹槽位于连接座内部上下两端,所述的对接螺纹槽为螺纹凹槽,且所述的对接螺纹槽与对接螺柱采用内外螺纹连接,所述的A电性对接片固设于连接座内部上端前后两侧,且所述的A电性对接片与电连接板采用电性连接,所述的A电性对接片与连接座采用热熔连接,所述的B电性对接片固设于连接座内部下端前后两侧,所述的B电性对接片与连接座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B电性对接片与电连接板采用电性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框架主体前后两端还设有散热避让槽,所述的散热避让槽为V型凹槽,所述的散热避让槽内部从上至下还固设有若干数量的加固块,所述的加固块与框架主体一体成型,所述的加固块内部中端还固设有支撑杆,所述的支撑杆与加固板一体成型,且所述的支撑杆与加固连接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的加固连接板内部四周还设有焊接避让孔,所述的焊接避让孔为圆形通孔。
进一步,所述的连接座外侧还固设有加固环,所述的加固环与连接座一体成型,所述的连接座外壁一侧还固设有线束对接管,所述的线束对接管与连接座采用热熔连接,且所述的线束对接管与加固环采用热熔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钜恒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钜恒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90688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