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功能电磁炉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8007.X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6624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张慧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力群(广州)商用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8 | 分类号: | F24C7/08;F24C15/0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卓越超群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4462 | 代理人: | 骆爱文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电磁炉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功能电磁炉及其使用方法,稳定固定件对电磁炉本体进行定位,避免电磁炉本体使用时出现位移,保证电磁炉本体放置稳定性;方案设有两种使用模式,分别是正常使用模式和自编模式,其中正常使用模式为常规设置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自编模式能够提前设置5种模式,每种模式由四个程序组成,选择某一自编程序模式运行后,电磁炉会依次运行已设置的1‑4种程序,蜂鸣器响提示结束,电磁炉自动停止工作并关机;可对每个模式中的每个程序进行设置,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食材调整好自己需要烹煮的时间及功率,使用时直接选择对应的模式即可,不需要每次均进行功率和时间的设置,简化操作步骤,使用更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磁炉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多功能电磁炉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电磁炉又名电磁灶,是现代厨房革命的产物,它无需明火或传导式加热而让热直接在锅底产生,因此热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是一种高效节能厨具,完全区别于传统所有的有火或无火传导加热厨具,电磁炉是利用电磁感应加热原理制成的电气烹饪器具,由高频感应加热线圈、高频电力转换装置、控制器及铁磁材料锅底炊具等部分组成,使用时,加热线圈中通入交变电流,线圈周围便产生一交变磁场,交变磁场的磁力线大部分通过金属锅体,在锅底中产生大量涡流,从而产生烹饪所需的热,在加热过程中没有明火,因此安全、卫生。
现有技术的电磁炉功能较为完善,但是功能大部分是关于加热方面的,功能较为单一,电磁炉放置在灶台上容易打滑,放置不稳;同时电磁炉每次使用时据需要对加热功率和加热时间进行设置,操作较为繁琐,影响使用体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多功能电磁炉及其使用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电磁炉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功能电磁炉及其使用方法,包括电磁炉本体,所述电磁炉本体前壁设有控制面板,所述电磁炉本体后壁固定装配有固定稳定件,所述电磁炉本体的操控系统包括主控模块,以及与主控模块电连接的显示模块、IGBT模块、输入模块、存储模块和电磁加热模块。
优选的,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功率LED荧屏和时间LED荧屏,所述功率LED荧屏和时间LED荧屏上下分布,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模式指示灯,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功能按键,所述功能按键包括功率临时调整按键、程序按键、功率按键、时间按键、减少按键、增加按键和开关按键。
优选的,所述固定稳定件包括固定装配于电磁炉本体后壁上端的“L”形定位板,所述“L”形定位板与电磁炉本体后壁之间卡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两端固定装配有吸盘。
优选的,包括下述步骤:
s1:正常使用模式,按开关按键后,按功能按键设定使用的功率,按时间按键设定定时时间;
s2:进入自编模式,断开电源,按住程序按键,并同时接通电源,进入设置自编模式;
s3:自编模式选择,进入设置自编模式后,模式指示灯的模式1指示灯闪烁,按减少按键或增加按键选择需要的自编模式;
s4:自编模式内部程序修改,选定自编模式后,时间LED荧屏会显示“1”,说明此时在设置程序1,需要对程序1修改时,按功率按键,然后按减少按键或增加按键设置程序1的功率,按时间按键,然后按减少按键或增加按键设置程序1的定时时间,不需对程序1修改时按程序按键确认即可,程序1设置完毕后自动进入程序2的设置,时间LED荧屏会显示“2”,重复程序1的设置操作即可;
s5:完成设置,当4个程序均设置完成后,按程序按键确认,模式1的程序被保存,下次使用时,默认模式1为以上设置;
s6:临时调整功率,在自编模式运行中,如需临时调整功率,可以按临时功率调整按键,然后调整功率,当前程序的定时时间和后续程序均不改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力群(广州)商用设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力群(广州)商用设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80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