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低共熔溶剂提取迷迭香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4205.9 | 申请日: | 2021-08-05 |
公开(公告)号: | CN11347649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谷克仁;潘丽;苗智越;王程浩;王宏雁;侯丽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53 | 分类号: | A61K36/53;A61P11/00;A61P39/06;A61P3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圆嘉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85 | 代理人: | 任霜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低共熔 溶剂 提取 迷迭香中多酚类 化合物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植物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低共熔溶剂提取迷迭香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方法。本发明以低共熔溶剂为提取溶剂通过超声辅助提取的方法,对迷迭香中多酚类化合物进行提取,超声波具有热效应、机械效应和空化效应,超声波作用于迷迭香可以破坏其细胞壁,使细胞内的多酚等活性组分溶出;低共熔溶剂以氯化胆碱为氢键受体,多元醇类化合物为氢键供体,其可通过氢键彼此相连,也可通过给予或接受外部电子,进而和多酚类化合物产生氢键,通过增加低共熔溶剂的极性,降低低共熔溶剂的熔点,进而增加多酚类化合物在低共熔溶剂中的溶解度,在减少溶剂用量的同时提高迷迭香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低共熔溶剂提取迷迭香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方法。
背景技术
迷迭香主要成分有异迷迭香酚、迷迭香酚、表迷迭香酚、鼠尾草酚、迷迭香二酚等二萜酚类化合物,熊果酸、鼠尾草酸、迷迭香酸等有机酸类化合物,除此之外还包括三萜类有机物。由于成分中含有大量苯环类芳香性结构,迷迭香被归属为芳香性植物,并且因为其具有独特的清香气味,目前迷迭香被广泛应用于调味品、化妆品、日常洗漱用品等多种领域,展现出很大的商业价值。而且迷迭香中的迷迭香酚、鼠尾草酚等二萜酚类化合物有脂溶性,具有多酚羟基等结构特点,其相关产品有抗氧化、杀菌等功效。鼠尾草酚含有两个酚羟基,还原性较强,能形成氢键。迷迭香酚与鼠尾草酚结构相似,只多一个醇羟基,极性稍大,迷迭香酸没有脂溶性,而有着水溶性,稳定性较好,对温度和pH变化不敏感,但在光照下会部分分解,因此迷迭香的保存方式应该避光存放。鼠尾草酸没有水溶性,而有脂溶性,有抗癌、抗氧化等作用,可在光照、溶剂、氧气条件下,降解为鼠尾草酚、迷迭香酚。由于这些性质,迷迭香作为现在医药领域重要的天然提取物来源,可以生产出多种医药品,如迷迭香精油,其对呼吸系统很有益处,感冒、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都能使用迷迭香精油进行辅助治疗。
目前,迷迭香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方法多以传统的固液萃取法为主,其利用化合物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系数的不同,使化合物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一种溶剂中,经过反复多次萃取,将绝大部分的化合物提取出来。虽然,该提取方法在技术上较完善,但是,固液萃取法作用的提取溶剂以乙醇、甲醇等为主,有着溶剂用量大、易挥发、对环境有害、耗能大等弊端,且多酚类化合物易被空气所氧化,传统的固液萃取法难以规避,而导致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率较低。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低共熔溶剂提取迷迭香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方法,该提取方法用于提取迷迭香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提取溶剂用量少、提取率高的特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利用低共熔溶剂提取迷迭香中多酚类化合物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迷迭香和低共熔溶剂混合进行超声提取,得到提取液,所述提取液中含有多酚类化合物;所述低共熔溶剂为丙三醇-氯化胆碱低共熔溶剂、乙二醇-氯化胆碱低共熔溶剂或1,3-丁二醇-氯化胆碱低共熔溶剂;所述迷迭香和低共熔溶剂的用量比为1g:(10~50)mL。
优选的,所述低共熔溶剂的含水量为20~80%。
优选的,所述超声提取的功率为200~600W。
优选的,所述超声提取的温度为25~30℃。
优选的,所述超声提取的时间为10~50min。
优选的,所述低共熔溶剂为丙三醇-氯化胆碱低共熔溶剂,所述迷迭香和低共熔溶剂的用量比为1g:20mL,所述超声提取的功率为400W;所述超声提取的时间为20min;所述低共熔溶剂的含水量为60%。
优选的,所述超声提取后,还包括:将所述提取液进行真空过滤,得到含有多酚类化合物的提取液,所述真空抽滤的真空度为0~0.09Mpa。
优选的,所述低共熔溶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工业大学,未经河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42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