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无阻隔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90906.5 | 申请日: | 202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192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9 |
发明(设计)人: | 谢彬彬;刘勇;张军;舒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00 | 分类号: | B32B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九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7 | 代理人: | 严巧巧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阻隔 量子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型无阻隔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涉及光学膜技术领域;其制备方法为采用将量子点与基质粒子通过熔融挤出成型造粒并粉碎后形成量子点基质微球,再在量子点基质微球表面包裹一层阻水隔氧涂层,提高量子点的稳定性;或采用将量子点与油溶性单体通过聚合反应生成量子点聚合物微球,将量子点包裹于聚合物微球中,使得量子点与水氧隔绝,提高量子点的稳定性;按比例将上述量子点基质微球或量子点聚合物微球与散射粒子分散于树脂胶水中,树脂胶水固化后获得无阻隔量子点膜;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提高了量子点的阻水隔氧性能,可不需使用传统的阻隔层,大幅降低了量子点膜的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学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无阻隔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量子点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应用领域是在光学领域上,形成量子点显示,并且逐步受到终端显示的青睐。形成量子点显示的过程为,将量子点与热固化或光固化胶水混合固化成膜后做成的量子点膜,应用于液晶显示器(LCD)上,可以将LCD显示器的NTSC色域提高到120%以上,而目前的LCD显示器的NTSC色域只能做到72%左右,量子点显示电视具有更佳的色彩表现力和逼真度。
目前较为通用的量子点膜生产方式,是将量子点与热固化或光固化胶水混合后,通过狭缝涂布与两层阻隔膜结合,从而形成量子点膜。在目前广泛生产和使用的量子点电视中,通常是在量子点膜的下方或者两侧使用数十颗蓝光LED灯珠,LED灯珠发出来的蓝光激发量子点膜内的红、绿色量子点发出红、绿光,与一部分未激发的蓝光混合,从而形成白光。在彩色滤光片和液晶屏的作用下,显示出各种颜色。量子点作为一种新型显示技术,可以提供更加纯正的色彩,更短的红、绿半峰宽以及可调的红绿波长,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实现不同色域要求,包括NTSC、DCI-P3、BT2020等。
目前,由于量子点是粒径为2-10nm的纳米粒子,比表面积大,接触水汽和氧气后,容易被氧化,使得量子点的发光效率降低甚至是失效。因而,在传统量子点膜的生产过程中,除了需要对量子点纳米粒子进行配体的包裹后,使其性能更加稳定,还需要使用高阻水、隔氧性能的胶水对量子点进行混合后与阻隔膜进行封装、固化。而高阻隔性能的水汽阻隔层是阻隔膜的核心部分,是保持量子点稳定性能的关键。通常情况下,阻隔膜的水汽阻隔等级在10-3-10-1g/(m2·24hr),阻隔等级越高,水汽阻隔性能越好,价格越高。
虽然相对于传统LCD电视和OLED电视,量子点电视已经具有明显的良率及价格优势,但相较于传统LCD电视而言,量子点电视的成本及售价仍然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原因在于作为核心显示材料的量子点膜的成本限制量子点大规模使用。
在传统量子点膜的成本组成中,阻隔膜的成本占到了整个量子点膜成本的50%-80%,占据阻隔膜成本的绝大部分。目前阻隔层的制作工艺主要掌握在日本、韩国手中,如果量子点膜不使用阻隔层,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无阻隔量子点膜,那么量子点膜将会被更大程度地应用到显示领域,进入寻常百姓家。
现有技术中已有部分研发人员着手于无阻隔量子点膜的研究,但是其制备过程过于费时费力,例如专利CN110669464A将量子点与介孔玻璃粉体经900-1000℃高温烧结制的量子点玻璃后,再粉碎至1~50μm的量子点玻璃微球,最后再与胶水混合后涂布。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无阻隔量子点膜及其制备方法,通过改进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提高量子点的阻水隔氧性能,不再使用传统高成本的阻隔层,大幅降低了量子点膜的生产成本,解决现有技术中量子点膜成本居高不下的技术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无阻隔量子点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加热至熔融状态的基质与量子点均匀混合后成型造粒,获得量子点基质颗粒;
粉碎量子点基质颗粒,获得微米尺寸的第一量子点基质微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贝迪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909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