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选煤单机设备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9661.4 | 申请日: | 2021-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608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俞和胜;倪超;杨小琳;张克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9/418 | 分类号: | G05B19/418;G01N33/22;G06F30/27;G06N3/04;G06N20/00;G06Q10/06;G06Q50/02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张联群 |
地址: | 221116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选煤 单机 设备 智能 控制系统 控制 方法 | ||
一种选煤单机设备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属于煤炭选煤技术领域。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方法,通过多单元间的协同配合,实现生产过程工艺参数的自动调整和产品质量的在线检测;生产数据库单元:用于收集和存储历史生产数据;智能控制模型单元:用于建立工艺参数与产品质量间的关系;产品质量检测模型单元:用于对产品质量进行在线检测;数学模型单元:用于根据预期和实际产品质量调整工艺参数;该系统通过将自动控制与产品质量在线检测技术相结合,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优点:通过应用机器学习技术,实现了生产调控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能够同时实现产品质量的实时在线检测和生产过程的智能精确调控,有助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煤炭选煤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选煤单机设备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作为一种化石燃料,是我国重要的能源来源之一,其在一次能源中仍具有很大的占比。煤炭在生成和开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混入了大量的各种杂质,并且随着机械化采煤程度的提高和优质煤炭资源的枯竭,原煤的品质的劣化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问题之一,这也使得煤炭的分选提质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尽管我国的煤炭产业规模十分庞大,但我国的选煤工业却大而不强,选煤厂的经营决策、资源配置、生产调控等仍严重依赖工人的操作经验和知识水平,这不仅容易导致资源的浪费,也限制了企业经济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自动化和智能化从一个美好的愿景变得触手可及,在各种智能化技术为我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为选煤厂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长期以来,由于选煤生产现场的恶劣环境和众多影响因素,各种自动化技术往往都是只能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并且由于传统产品质量检测手段的耗时,缺乏准确的实时产品质量检测方法,更为这些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带来了难以逾越的障碍。随着近年来机器学习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图像识别领域已经能够达到媲美甚至超越人类的水平,而选煤产品的图像中包含着丰富信息,可以反应产品的质量以及设备的工况,机器学习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为选煤产品质量的实时准确检测提供了可能,也为设备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选煤单机设备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方法,解决生产现场工艺参数长期依赖人工调整,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智能控制系统控制方法包括:生产数据库单元、智能控制模型单元、产品质量检测模型单元和数学模型单元;通过各单元之间的协同配合,构成智能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工艺参数自动调整和产品质量在线检测;
在智能控制系统投入使用前,预先采集生产数据,建立生产数据库单元,用于训练智能控制模型单元和产品质量检测模型单元,并建立数学模型单元,待各模型单元训练完毕后,智能控制系统即可投入使用;
实际生产过程中,智能控制系统会自动记录稳定生产时的各项数据,用以扩充数据库,并定期调整和更新现有智能控制模型单元,保证智能控制系统在入料性质和设备工况发生变化时,仍能够保持较高的控制精度;
实际生产时,根据设定的产品质量指标,智能控制系统会给出初始的工艺参数取值,并开始生产;在智能控制系统稳定后,通过比较产品质量检测模型单元检测得到的预测产品质量和目标产品质量,判断当前产品是否满足要求,若不满足要求,则由数学模型单元对当前工艺参数进行调整,然后重复上述判断过程,直到产品质量满足要求为止。
所述的生产数据库单元,包括数据采集和储存系统,用于收集和存储选煤单机设备现场生产时传感器测量得到的工艺参数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入料浓度、入料粒度、设备操作参数、精矿图片、尾矿图片,以及通过人工检测和产品质量检测模型单元在线检测得到的实际和预测产品质量数据,包括:精矿质量、尾矿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966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刷膜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粉尘溯源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