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专家系统的无线网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8009.0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273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牛潞东;戴宇晗;余彰恒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H04W24/08 | 分类号: | H04W24/08;H04W84/12;H04L12/24;G06N5/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千语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94 | 代理人: | 尚于杰;祁文彦 |
地址: | 210000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数据 专家系统 无线 质量 综合 评价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专家系统的无线网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在服务器上建立专家系统知识库;采集与无线AP连接的各终端设备的数据;将采集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由系统知识库确定被上传的指标数据的类型,然后按照知识库中的清洗规则对指标数据进行清洗处理;综合知识库规则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经过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获得一个无线网质量评估分数及其对应等级表;对数据采集处理结果与评估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通过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与综合评估最终实现对无线网络质量综合评估,为针对性地提升用户网络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网质量评估与优化的网络应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专家系统的无线网质量综合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全屋Wi-Fi是家庭(室内)Wi-Fi的演进方向,短期内强调稳定且无上网盲点,未来强调家庭连接中心生态,而全屋Wi-Fi的实现方案中AP组网是最稳定的。
由于缺少可有效检测和评价无线网质量的方法和手段,仅通过使用后发现问题再反馈的方式,使无线网的使用体验不甚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和专家系统的无线网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对室内无线网质量监控分析的需求,通过对终端设备和无线接入点采集上传的指标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获知宽带用户在特定时间周期内的无线网质量优劣情况,并将处理后的数据和评估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利用知识图谱技术对指标与质量评估结果、外部实体与指标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从而提供可能的优化评估方法与无线网质量的方案。
本发明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大数据和专家系统的无线网质量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在服务器上建立专家系统知识库;专家系统知识库的内容包括:采集指标数据类型与对应数据清洗规则;采集指标数据类型及数值与分数关系表;采集指标数据类型与对应影响权重;
步骤2,采集与无线AP连接的各终端设备的数据;数据包括发送高速率报文比例、接收高速率报文比例、发送丢包率、发送错包率、用户流量、发送报文状况、接收报文状况和射频信号指标;
终端设备包括通过AP接入无线局域网的联网设备,如智能手机、PC等。终端设备联网时其联网的相关数据即被无线AP收集,AP可将收集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
步骤3,将步骤2采集的数据上传至服务器,由系统知识库确定被上传的指标数据的类型,然后按照知识库中的清洗规则对指标数据进行清洗处理;
步骤4,综合知识库规则建立综合评价模型,对步骤3中经过处理后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最终获得一个无线网质量评估分数及其对应等级表;
步骤5,对数据采集处理结果与评估结果进行可视化展示。
通过本方法还可以建立一个Java语言开发的,结合大数据、专家系统知识库、知识图谱等技术的Web系统,该系统不包含在本发明技术方案中,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知识库中对指标数据的清洗规则为表1所示:
表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800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封装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下一篇:便于电线限位转动的机柜走线架及机柜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