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桩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86363.X | 申请日: | 2021-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0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龚克健;王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46 | 分类号: | E02D5/46;E02D5/5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成 |
| 地址: | 211103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混凝土 搅拌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桩施工方法,所述再生混凝土搅拌桩施工包括以下步骤:搅拌桩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包括大块石、树根和生活垃圾等;该再生混凝土搅拌桩施工方法,采用搅拌桩与预制桩固结作为复合基桩的方法,可提高桩体承载力,水泥搅拌桩的芯桩和外围水泥土同时成型,因两者在未凝固状态下就同时喷射形成,因此在凝固的过程中芯桩的混凝土和外围水泥土相互混合形成混合带,使芯桩对整个混凝土搅拌桩的支承更加有力,有利于提成混凝土搅拌桩的承载力,而上述施工设备和方法能够同时将芯桩和外围水泥土同时成型,减少了作业时间和步骤,有利于节省人力和电力成本,并且缩短工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桩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水泥搅拌桩是指软基处理的一种有效形式,是一种将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利用搅拌桩机将水泥喷入土体并充分搅拌,使水泥与土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水泥搅拌桩按主要使用的施工做法分为单轴、双轴和三轴搅拌桩。20世纪70年代,开始用水泥搅拌桩加固软土地基,至今已有40多年的历史。它是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机,将软土和水泥(固化剂)强制搅拌,并利用水泥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土体固结,形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水泥土桩。该工艺主要用于软土地基的处理。水泥土搅拌桩是用于加固饱和软黏土地基的一种方法,它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加固深度通常超过5m,干法加固深度不超过15m,湿法加固深度不超过20m。用回转的搅拌叶片将压入软土内的水泥浆与周围软土强制拌和形成泥加固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桩施工方法,解决了桩体承载力强、缩短工期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桩施工方法,所述再生混凝土搅拌桩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一、施工准备
1.1搅拌桩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包括大块石、树根和生活垃圾等,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土,不得回填杂土;
1.2水泥搅拌桩应采用合格等级强度普通硅酸盐袋装水泥以便于计量,使用前,承包人应将水泥的样品送中心试验室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试验室检验;
1.3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应配备电脑记录仪及打印设备,以便了解和控制水泥浆用量及喷浆均匀程度,监理工程师每天收集电脑记录一次;
1.4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必须具备良好及稳定的性能,所有钻机开钻之前应由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
二、施工流程
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成桩钻进→重复搅拌和提升→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
其中:桩位放样:根据桩位设计平面图进行测量放线,定出每一个桩位,误差要求小于1%;
钻机定位:依据放样点使钻机定位,钻头正对桩位中心,用经纬仪确定层向轨与搅拌轴垂直,调平底盘;
成桩钻进:启动钻机钻至设计深度,在钻进过程中同时启动喷浆泵,使水泥浆通过喷浆泵喷入被搅动的土中,使水泥和土进行充分拌合,在搅拌过程中,记录人应记读数表变化情况;
重复搅拌和提升:采用二喷四搅工艺,待重复搅拌提升到桩体顶部时,关闭喷浆泵,停止搅拌,桩体完成,桩机移至下一桩位,重复上述过程。
优选的,所述施工流程中成桩钻进的操作步骤为:桩机就位→水泥搅拌桩施工→桩机移位→芯桩安装→芯桩竖直下放→压桩,具体步骤如下:
桩机就位:将加芯桩机及预制芯桩移动至施工区域,并使搅拌桩机的钻杆位于所施工水泥混凝土加芯桩的桩位正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636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的极值预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