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桩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86363.X | 申请日: | 2021-08-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5503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6 |
| 发明(设计)人: | 龚克健;王光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46 | 分类号: | E02D5/46;E02D5/50 |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成 |
| 地址: | 211103 江苏省南京市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再生 混凝土 搅拌 施工 方法 | ||
1. 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混凝土搅拌桩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一、施工准备
1.1搅拌桩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包括大块石、树根和生活垃圾等,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土,不得回填杂土;
1.2水泥搅拌桩应采用合格等级强度普通硅酸盐袋装水泥以便于计量,使用前,承包人应将水泥的样品送中心试验室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试验室检验;
1.3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应配备电脑记录仪及打印设备,以便了解和控制水泥浆用量及喷浆均匀程度,监理工程师每天收集电脑记录一次;
1.4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必须具备良好及稳定的性能,所有钻机开钻之前应由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
二、施工流程
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成桩钻进→重复搅拌和提升→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
其中:桩位放样:根据桩位设计平面图进行测量放线,定出每一个桩位,误差要求小于1%;
钻机定位:依据放样点使钻机定位,钻头正对桩位中心,用经纬仪确定层向轨与搅拌轴垂直,调平底盘;
成桩钻进:启动钻机钻至设计深度,在钻进过程中同时启动喷浆泵,使水泥浆通过喷浆泵喷入被搅动的土中,使水泥和土进行充分拌合,在搅拌过程中,记录人应记读数表变化情况;
重复搅拌和提升:采用二喷四搅工艺,待重复搅拌提升到桩体顶部时,关闭喷浆泵,停止搅拌,桩体完成,桩机移至下一桩位,重复上述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流程中成桩钻进的操作步骤为:桩机就位→水泥搅拌桩施工→桩机移位→芯桩安装→芯桩竖直下放→压桩,具体步骤如下:
桩机就位:将加芯桩机及预制芯桩移动至施工区域,并使搅拌桩机的钻杆位于所施工水泥混凝土加芯桩的桩位正上方;
水泥搅拌桩施工:采用搅拌桩机对所施工水泥混凝土加芯桩的水泥搅拌桩进行施工,获得施工成型的水泥搅拌桩,水泥搅拌桩成桩12h内采用静力压桩机在水泥搅拌桩中心垂直压入预制桩,预制桩接桩的上、下管段采用法兰盘连接,待水泥土硬化后,采用切割设备截去超过设计高度的预制桩;
桩机移位:将加芯桩机移动至送桩器位于所施工水泥混凝土加芯桩的桩位正上方;
芯桩安装:采用竖向提升设备将送压桩设备竖直向上提升,直至送桩器底部与压桩平台上部之间的竖向间距大于所施工水泥混凝土加芯桩的预制芯桩的长度;再将预制芯桩顶部与送桩器固定连接,并使预制芯桩呈竖直向布设;
芯桩竖直下放:采用竖向提升设备对送压桩设备与固定于送压桩设备下方的预制芯桩同步进行竖向下放,直至预制芯桩底部与水泥搅拌桩接触;
压桩:采用竖向提升设备继续对送压桩设备与固定于送压桩设备下方的芯桩同步进行竖向下放,竖向下放过程中采用静力压桩机对位于其下方的预制芯桩进行竖向下压,直至预制芯桩全部压入水泥搅拌桩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搅拌配合比:水灰比0.45~0.55、水泥掺量12%、每米掺灰量46.25kg、高效减水剂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泥搅拌桩施工采用二喷四搅工艺,第一次下钻时为避免堵管可带浆下钻,喷浆量应小于总量的1/2,严禁带水下钻,第一次下钻和提钻时一律采用低档操作,复搅时可提高一个档位,每根桩的正常成桩时间应不少于40分钟,喷浆压力不小于0.4MPa。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端、桩顶及桩身质量,第一次提钻喷浆时应在桩底部停留30秒,进行磨桩端,余浆上提过程中全部喷入桩体,且在桩顶部位进行磨桩头,停留时间为30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再生混凝土搅拌桩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杆垂直度不大于1.5%;钻杆提升速度不得超过0.5m/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皓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636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子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无监督机器学习算法的极值预测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