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接触式智能水龙头及其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110885061.0 | 申请日: | 2021-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58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陈应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仕朗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2 | 分类号: | F16K31/02;F16K37/00;F16K11/00;E03C1/05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顺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32 | 代理人: | 关健垣;黄家权 |
地址: | 402479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接触 智能 水龙头 及其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接触式智能水龙头,包括主控模块、水龙头工作电路、混水阀、以及由一个以上红外感应器组成的无接触式开关控制模组;所述水龙头工作电路、混水阀和无接触式开关控制模组分别电路连接主控模块;当无接触式开关控制模组感应到用户肢体完成设定动作时,主控模块控制水龙头工作电路执行出水指令或停水指令;所述混水阀上的冷水进水端水路连接冷水供水源、热水进水端水路连接热水供水源、混水出水端水路连接出水位置,冷水与热水在混水阀内腔按比例混合以控制出水温度。本无接触式智能水龙头可实现无接触式操控,有效防止病毒传播,且使用方便,可自动调控出水温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龙头,具体是一种无接触式智能水龙头及其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市面上现有的感应出水水龙头一般是通过设置感应器监测用户是否需要用水,即当用户肢体(手部)靠近水龙头而又被感应器监测到时,水龙头就会出水;然而,这种水龙头虽然使用比较方便,但用户的负面反馈也不少,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由于感应器设置于相对隐蔽的位置,用户使用时可能需要花一定时间寻找感应器的感应位置,②该水龙头的控制方式是定时和/或定量出水,即当感应到用户肢体时执行定时和/或定量出水指令,导致用户在用水中途往往会出现停水的尴尬情况,若需要继续用水,用户需要多次重新进入感应器的感应范围;③传统的感应龙头一般只能完成感应出水和感应停水的指令,而不具备控温等功能,导致传统的感应龙头使用受限且容易因为出水温度不可自动调控而造成烫伤伤害。
因此,需要对传统的水龙头做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无接触式智能水龙头及其控制方法,本智能水龙头可实现无接触式操控,有效防止病毒传播,且使用方便,可自动调控出水温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无接触式智能水龙头,包括主控模块、水龙头工作电路、混水阀、以及由一个以上红外感应器组成的无接触式开关控制模组;所述水龙头工作电路、混水阀和无接触式开关控制模组分别电路连接主控模块;当无接触式开关控制模组感应到用户肢体完成设定动作时,主控模块控制水龙头工作电路执行出水指令或停水指令;所述混水阀上的冷水进水端水路连接冷水供水源、热水进水端水路连接热水供水源、混水出水端水路连接出水位置,冷水与热水在混水阀内腔按比例混合以控制出水温度。
进一步说,所述无接触式开关控制模组包括第一红外感应器和第二红外感应器;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器和第二红外感应器分别电路连接主控模块;当第一红外感应器和第二红外感应器依次感应到用户肢体时,主控模块控制水龙头工作电路执行出水指令;当第二红外感应器和第一红外感应器依次感应到用户肢体时,主控模块控制水龙头工作电路执行停水指令。
进一步说,本智能水龙头还包括电源接口、降压整流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所述电源接口、降压整流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依次连接主控模块;所述电源接口通过电源线连接市电电源;
和/或,还包括供电模块和供电电路,供电模块通过供电电路电路连接主控模块;所述供电模块相对龙头本体内置式或外置式设置,且供电模块为可更换的蓄电池或可充电的锂电池;所述供电电路设置于龙头本体上。
进一步说,本智能水龙头还包括龙头本体、及设置于龙头本体上的控制面板,控制面板电路连接主控模块;所述控制面板上设置有用于手动提升参数值的递加键、用于手动降低参数值的递减键、用于手动切换功能和/或模式的功能键、用于手动控制开关的开关键、以及用于播报状态信息和/或参数信息的显示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水龙头工作电路、混水阀分别设置于龙头本体上;所述无接触式开关控制模组设置于控制面板上。
进一步说,所述无接触式开关控制模组还包括用于感应用户肢体的第三红外感应器,第三红外感应器电路连接主控模块;所述出水位置的出水范围与第三红外感应器的监测区域对应;当第三红外感应器感应到用户肢体时,主控模块控制水龙头工作电路执行出水指令;所述第一红外感应器和第二红外感应器的指令输入优先于第三红外感应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仕朗智能家居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市仕朗智能家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506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服务架构的客户端信息认证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蛋白功能饮料及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