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智能火电厂输煤系统及输煤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110881863.4 | 申请日: | 2021-08-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412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3 | 
| 发明(设计)人: | 李智强;陈春林;秦小阳;白献锁;王刚;尹宏宾;仪鹏飞;袁红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唐三门峡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4 | 代理人: | 张立君 | 
| 地址: | 472143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火电厂 煤系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火电厂输煤系统及输煤方法,该系统包括:上料子系统,用于将煤块运输至火电厂燃烧炉;控制模块,用于控制上料子系统的运行;视觉模块,用于对上料子系统运输的煤块进行视觉图像捕捉;微处理器,用于对煤块的数据进行分析;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分别与视觉模块、微处理器电连接,用于视觉模块与微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传输;筛选模块,用于对上料子系统内进行粒度的筛选分析。通过设置视觉模块,并通过通讯模块与微处理器电连接,当上料子系统将煤块运输至燃烧炉的过程中,对煤块表面进行图像捕捉,而后通过通讯模块传输至微处理器进行煤粒度分析,并与筛选模块内的标准煤粒度进行比对,从而通过控制模块控制上料子系统的上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火电厂运煤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智能火电厂输煤系统及输煤方法。
背景技术
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是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俗称煤炭,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目前我国的发电量中,占比最大的还是火力发电,而目前的火电输煤通常使用传送带进行输送,且在输送前对煤块进行破碎成碎小的煤块以满足火电厂燃烧炉的使用,但在实际的燃烧中,并没有对煤块的粒度进行标准划定,导致破碎后的煤块粒度大小不一,煤块较大会导致燃烧不充分,而煤块较小时,会导致煤块与空气接触不足,可能会导致温度达不到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能够对运输的煤块粒度进行筛选处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火电厂输煤系统,该系统包括:
上料子系统,用于将煤块运输至火电厂燃烧炉;
控制模块,用于控制所述上料子系统的运行;
视觉模块,用于对所述上料子系统运输的煤块进行视觉图像捕捉;
微处理器,用于对煤块的数据进行分析;
通讯模块,所述通讯模块分别与视觉模块、微处理器电连接,用于所述视觉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之间的数据传输。
筛选模块,用于对所述上料子系统内的煤块进行粒度的筛选分析;
可选地,该系统还包括: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显示器为墨水屏。
可选地,所述上料子系统包括:
上料装置,用于将煤块向燃烧炉上料;
除尘装置,用于在煤块运输过程中进行除尘;
称重装置,用于对运输的煤块总体称重。
可选地,所述称重装置通过通讯模块与微处理器电连接。
可选地,系统还包括:
调节模块,用于调节筛选模块对煤粒度的筛选区间。
另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火电厂输煤方法,利用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火电厂输煤系统,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所述上料子系统中的上料装置,将加工后的煤块向燃烧炉方向运输;
S2:提供除尘装置,对所述上料装置中的煤块进行除尘处理;
S3:上料装置将煤块运输至称重装置,随后称重装置将煤块总重信息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传输至微处理器,而后所述微处理器传输至所述显示器;
S4:提供视觉模块,利用所述视觉模块捕捉煤块的表面图像信息,并通过所述通讯模块传输至微处理器,由所述微处理器根据图像信息计算上料装置内煤块的煤粒度平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唐三门峡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未经大唐三门峡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大唐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南电力试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1088186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芝麻盐的加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基于决策树的道路类型识别方法及系统





